中国美学史大纲——框架条理记忆大纲 使用说明 9页

本文由用户“fabuleijia”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26 14:37:3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国美学史大纲——框架条理记忆大纲 使用说明 9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美学史大纲》重点框架

绪论——看书上的就好

第一编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先秦+汉代)

老子美学——中国美学的起点

老子论道气象

道:1、地位:中心范畴,最高范畴

2、五大性质和特点:(道是原始混沌、道生万物、道是无意志,无目的 、道是运动、有无统一)

3、对道的评价:道不等于精神现象、是唯物主义倾向。

道、气、象:1、关系:

2、两点深远影响

二、老子论有无虚实

1、统一关系:有无统一、虚实统一。总结

2、影响:三点,

三、老子论美妙味

美:1,对美的规定,名言美不等于善,和丑相生。

2.老子对美的态度:否定(百姓角度、各国诸侯)

3.对此态度的评价:辩证看待

味:1.含义

2,审美标准——淡乎其无味,平淡

妙: 1.含义

2、态度——肯定

3、象外之妙、妙不可言。

、老子论涤除玄鉴

含义总说

分说细说两层含义:最高目的、审美心胸

影响:三点 澄怀味象、坐忘心斋、林泉之心

孔子美学

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的作用

艺术和道德相连,是附庸,克己复礼以为仁,必须具有教化作用。维护封建统治。

对艺术的态度:肯定

仁 的含义 ——克己复礼以为仁

主观意识修养、主观努力、

审美的境界高于知识的境界、艺术的教化作用大于知识的作用。

二、孔子论美与善、文某某

美与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美与善统一,但善大于美

文某某:文、质含义;文质彬彬;审美表准;中和之美。

三、孔子论兴观群怨

1、含义

2、深刻性两点

四、孔子论大

1、赞美尧的四句话记住

2、与崇高的区别两点

3、与壮美的区别一点

五、孔子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比德理论

2,自然美的本质

六、墨子非乐

1.否定艺术

2.辩证的评价

七、孟子的人格美和共同美感

人格美:1、性善论

2、名言 ——善、信、美、大、圣、神

3、孟子的大与圣=孔子的大

美感共同性:1.含义:共同感官、人心对义理的爱好相同

2、辩证评价

3、音乐起源:唯心主义

第三章《易传》美学

一、象——审美形象

二、立象已尽意

1、言不尽意

2、立象已尽意

三、墝物取象

1、象的来源2、观与取3、墝物方式

4、影响:艺术创造法则;空间美感

四、《易传》辩证法对美学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1、阴阳刚柔2、通便成文3、知己其神4、修辞立诚

五、赋比兴的美学本义

1.含义2、比与兴的区别两点3、赋比兴的共同点

第四章 《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

一、论气

对老子学说发展:精气说含义;虚一而静含义;辩证的评价

二、虚一而静

1、含义2、和精气说的联系3、对虚一而静正确认识4、影响辩证看

三、孟子养气说

1、地位2、含义3、方法-配义与道4、评价:夸大唯心

第五章庄子美学

一、论美与自由一:坐忘心斋但走向宿命论

二、论美与自由二:庖丁解牛主动创造性

三、美丑一体但走向相对主义

四、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五、论象罔;含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简单 比如会直接问:孟子养气说让你论述。 14年开始出现文言文出题来论述美学观点的倾向。 15年则完全改革,全部文言文审题结合美学观点论述。(自己结合真题可以看出)

那么这比直接问难,那么文言文从哪出的呢?答案就是:在中国美学史 大纲这本书上的文言文都是重点。所以把这本书的,目录(防止混了),结合框架的全书要点都要背熟了,对里面的文言文要会翻译,结合下面论述要知道在论述那个观点、不必背过文言文。

本书根据考题特点:不必手抄整理,只要把我的框架标好,把书看的达到能背的地步就可以啦。因为题都在课本上哦。

希望你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我的缺陷,做到有自己的方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美学史大纲——框架条理记忆大纲 使用说明 9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