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犯罪学现象的类型

本文由用户“桐婧希”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6-28 20:03: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试论述犯罪学现象的类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犯罪的分类

1.1 按照犯罪的性质进行分类

犯罪的性质是指犯罪行为的本质特点,主要包括犯罪的暴力性质、财产性质和性侵犯性质。

1.1.1 犯罪的暴力性质

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暴力手段对他人进行伤害或威胁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谋杀、抢劫、强奸等。

1.1.2 犯罪的财产性质

财产犯罪是指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盗窃、诈骗、贪污等。

1.1.3 犯罪的性侵犯性质

性侵犯犯罪是指以性行为为手段对他人进行侵害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强奸、性侵犯、性骚扰等。

1.2 按照犯罪的主体进行分类

犯罪的主体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包括个人犯罪、集团犯罪和组织犯罪。

1.2.1 个人犯罪

个人犯罪是指由个人单独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盗窃、故意伤害、谋杀等。

1.2.2 集团犯罪

集团犯罪是指由一群人共同策划和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抢劫团伙、贩毒团伙等。

1.2.3 组织犯罪

组织犯罪是指由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或犯罪组织策划和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黑社会组织、恐怖组织等。

1.3 按照犯罪的手段进行分类

犯罪的手段是指犯罪行为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主要包括暴力手段犯罪、非暴力手段犯罪和经济手段犯罪。

1.3.1 暴力手段犯罪

暴力手段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中涉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手段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谋杀、抢劫、绑架等。

1.3.2 非暴力手段犯罪

非暴力手段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中未涉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手段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盗窃、诈骗、贪污等。

1.3.3 经济手段犯罪

经济手段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中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的犯罪通常包括贪污、走私、偷税漏税等。

通过以上对犯罪的分类进行论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犯罪学现象的类型。这些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犯罪的本质、成因、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深入了解犯罪学现象的类型,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二、犯罪的特征

2.1 犯罪的主观特征

犯罪的主观特征是指犯罪行为的意图和目的。主观特征主要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个方面。

2.1.1 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犯罪结果,但仍然故意实施犯罪行为。故意犯罪的特点是犯罪人对犯罪行为的结果有预见性和预期性。例如,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行为通常属于故意犯罪。

2.1.2 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由于疏忽、马虎或不注意造成违法犯罪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特点是犯罪人没有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疏忽等原因导致了违法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交通事故中的过失致人死亡案件通常属于过失犯罪。

2.2 犯罪的客观特征

犯罪的客观特征是指犯罪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社会非理性。

2.2.1 违法性

违法性是指犯罪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与社会公共利益相悖。犯罪行为通常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例如,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的行为。

2.2.2 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犯罪行为不仅会给受害人带来直接的伤害,还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产生影响。例如,恐怖袭击和暴力骚乱等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2.2.3 社会非理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坏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3.2 交通违法犯罪

交通违法犯罪是指违反交通法规和规定,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犯罪行为。交通违法犯罪包括超速驾驶、酒驾和交通肇事等,对道路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

4.3.3 环境污染犯罪

环境污染犯罪是指以非法手段排放、转移或处置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犯罪行为。环境污染犯罪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损害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非暴力犯罪等类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学现象的类型。这些犯罪类型的存在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试论述犯罪学现象的类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