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三角形的边2教案

本文由用户“house90后瑶瑶”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24 14:23: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11.1.1 三角形的边2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 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三角形定义、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屋顶架结构图等。

学生:三角尺、铅垂纸、小刀。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

展示实物,播放课件,特别突出屋顶结构图,问题:

请仔细观察实物与课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与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角形

4.动手操作:

(1)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边到点C,有几条路线?

(2)各条路线的长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在识别中加深认识,巩固对三角形概念及三角形要素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解三角形表示的必要性.

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其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



巩固新知

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 cm, 8 cm的木棒,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 cm的木棒呢?

渗透反证法思想,借助小组操作讨论,得出组成三角形的条件。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本堂课的收获。

你有什么困惑?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本课作业

1、课本练习

2、《学练优》练习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1.1.1 三角形的边2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