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危重疾病与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危重疾病与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
班级:20生一 学号:*** 姓名:樊某某
1 引言
微生物组学在危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在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体内微生物组(microbiome)在种类和数量上不同程度的改变。微生物组的动态变化与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非培养手段对微生物组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微生物组; 危重病; 脓毒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2 微生物组学
人体内的微生物参与机体营养吸收、能量代谢、免疫应答、生长发育等多项生理过程[1],这些定植于人体内特定部位的微生物及其遗传信息和基因序列等成分被统称为微生物组[2],包括细菌组、真核生物组、古某某、病毒组等[3]。细菌组居人体内微生物组数量之首,有研究通过非培养技术发现人体内细菌数量至少达1014~1015个,主要由9个菌门构成: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 线 菌 门 ( Actinobacteria ) 、 变 形 菌 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疣微球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VadinBE97门,其中80%细菌组可以纳入以下3个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成年人肠道细菌的数量高达1014个,包含丰富的基因序列。Li等]将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学(MetaHit)等项目中的测序结果进行整合,建立了由9 879 896个基因组成的肠道细菌组基因目录。与肠道不同,健康人肺部缺乏营养物质,肺泡表面充满脂质使细菌不易在肺部定植,因此肺部菌群密度较低、数量较少,每克组织中仅含103~105个细菌[8]。肺部菌群的数量维持主要依靠上呼吸道菌群的迁移和宿主免疫防御、咳嗽反应介导的菌群清除,自身增殖仅占小部分。肺部菌群的组成与口腔最为相似,包含普雷沃菌、链球菌、韦氏杆菌、奈瑟菌、嗜血杆菌和梭杆菌等优势菌病毒组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微生物组,病毒数量高达1031个,包括噬菌体(bacteriophage)和真核病毒(eukaryotic virus),目前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的噬菌体数量远多于真核病毒。真核病毒是一群序列相对保守的病毒,可长期寄居于宿主且不引发临床症状,研究表明部分寄居于人体的真核病毒可通过交叉免疫或直接抗病毒效应来维护机体健康]。真菌组是人类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在人类体内发现390多种真菌,其中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真菌属。真菌引起的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和危重疾病患者。
3 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病毒在 19 世纪被发现,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原因时,Iwanowski 提出致病因子与细菌的特性不相吻合,于是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滤过性病毒”,为病毒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于病毒体积极小,且根本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发现晚于细菌。对于哺乳动物致命的病毒就有 32 万种,它对人体的害处毋庸置疑,如著名的“天花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大多表现致命性,病毒二字仿佛代表着死亡。现存大部分病毒无法单独进行代谢活动,通过将核酸注入宿主的细胞内部进行“繁衍”。病毒核酸一旦进入宿主细胞核增殖,将会打乱细胞正常翻译、转录,通过抗原蛋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报道了第一例在人类身上进行的阴道菌群移植研究,结果显示5例顽固性和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接受菌群移植后,4例获得长期缓解,为菌群移植治疗疾病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微生物组学在危重疾病的应用现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需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5 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组学参与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其在危重疾病预防治疗中的相关应用。关于微生物组学在危重疾病中的应用现多集中于基础研究阶段,识别微生物组学、明确微生物组学与危重疾病的发病机制,最终将其应用于临床危重疾病的预防治疗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微生物组学来预防治疗危疾病将会是一次跨越性发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危重疾病与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