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故事素材 1

本文由用户“安于她命”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9-11 06:01: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作文故事素材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历史的温度1》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我们都很熟悉的著名女科学家,我们已经习惯称呼她为“居里夫人”。她的事迹,往往是我们以前写励志作文的素材,但今天我们要讲的,却不是这些故事。 1 1898年12月26日,玛丽·居里提交给法***一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她称自己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一个比铀的放射性要强100万倍的新放射性元素88号。 这个元素,他们命名为“镭”(Radium)。 而就在5个月前,他们刚刚宣布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84号——玛丽·居里建议用自己的祖国波兰(Poland)命名为“钋”(Polonium)。 2 以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可能读小学时就知道的故事。 为了使今天的故事能有相对的完整性,所以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下玛丽·居里的生平。

1867年11月7日,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出***学教师的家庭。1891年,她24岁的时候,到巴黎求学,进入巴黎大***物理系。 1894年,因为想得到更好的实验环境,玛丽认识了当时的巴黎理化学校实验室主任皮埃尔·居里。一年之后,两人在巴黎结婚,玛丽从此随了丈夫的姓氏,成为“玛丽·居里”。 1896年8月,玛丽通过了巴黎理化学校的职称考试,在校物理实验室谋得了一份职位,从此开始与自己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工作。 1898年,居里夫妇宣布发现了“镭”。这个宣布发布后,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你说你发现了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在哪里?你指给我们看啊! 为了提炼纯镭,居里夫妇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搭上自己的所有存款,买了十几吨沥青铀矿渣,开始艰苦的提纯实验,经历45个月几万次的提炼,终于获得了10克氯化镭。 于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用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而玛丽·居里的坎坷命运,也就此开始。

3

先来说说1903年的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吧。

首先,这个奖并不是由居里夫妇单独获得,而是和别人分享的。分享走一半奖金的,是一个叫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的科学家。 贝克勒尔是法国的知名物理学家,出身科学家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科学家,祖父还是皇家学会会员。贝克勒尔在1896年第一个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他一开始错误地认为是荧光)。

事实上,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固然功不可没,但他之后并没有做出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和理论成果。主要的工作,还是居里夫妇做的。 当然,贝克勒尔获得诺贝尔奖并非不合情理,但让人费解的是,在当时由四名著名科学家提名的获奖者中,一开始并没有玛丽·居里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贝克勒尔。 而真正做出重大贡献的居里夫妇呢?皮埃尔·居里被外界形容为“贝克勒尔的助手”,而玛丽·居里,被称为“皮埃尔·居里的助手”。 但事实是,对于放射性的概念和理论,玛丽·居里才是真正的开创者,丈夫皮埃尔是她的助手。1895年4月,法国皇***就宣读了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当时她还没和皮埃尔·居里结婚(皮埃尔·居里后来是在妻子研究镭两年之后才加入的,帮助改进了试验仪器)。 因为丈夫的坚持,玛丽·居里最终出现在了获奖名单中。但据说贝克勒尔曾某某说过:“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4

不管怎样,玛丽·居里毕竟还是从1903年的诺贝尔奖中获得了认可。但接下来等待她的,就是更残酷的命运了。

1906年4月19日,在获得诺贝尔奖三年之后,皮埃尔·居里在路上被马车撞到,当场身亡。 夫妇俩一路走来一直相互扶持,现在只剩下了39岁的玛丽·居里孤身一人。 然后,保罗·朗之万闯入了她的生活。 朗之万比玛丽小5岁,是皮埃尔·居里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位极有天赋的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去世后,朗之万成了玛丽的好朋友和可以信赖的科研工作者。在玛丽最艰难的时候,是朗之万帮助她一步步走了出来。玛丽·居里谢绝了法国政府的抚恤金,表示凭借在索邦大学任教,可以养活自己和女儿,而她在索邦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朗之万帮忙准备的教材。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友情慢慢变成了爱情——但朗之万是有妇之夫。

出身贫苦的朗之万,娶了一个小杂货店老板娘的女儿珍妮为妻。你很难去说这桩婚姻的对错,但因为双方学历和见识上的巨大差距,朗之万渐渐和妻子没有了共同语言——妻子不希望他从事任何研究,只希望他能挣更多的钱某某。 这对一个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妻子而言,也不是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妻子要抚养孩子,操持家庭,她也有她的苦衷。只不过朗之万的追求肯定不仅是这个而已。恰恰珍妮的脾气似乎比较泼辣,据说曾打破过朗之万的头。 玛丽·居里起初是想调解的,她甚至批评朗之万对妻子太不客气了,但渐渐地,她发现他们两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自己又深深爱上了朗之万,所以开始规劝他们离婚。

1910年,朗之万用自己的名字在巴黎索邦大学旁边租了一个小房子,那里成了他和玛丽·居里在一起的地方,玛丽称那个房子为“我们的地方”。 不幸的是,朗之万离婚失败了,更糟糕的是,他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然后这些信被捅给了法国的媒体。 整个法国轰动了——枯燥的科学研究怎么可能比名人八卦更有意思呢? 法国的《新闻报》《新闻小报》《作品报》等报纸,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玛丽·居里与朗之万的“神秘恋情”,并开始大量公布她的信件(但并不拿出原稿),还有媒体开始揣摩,是不是皮埃尔在世的时候,两人就已有了“奸情”。

玛丽·居里曾愤怒地还击,警告不要侵犯她的隐私,但很快被更大的民情所淹没——一些法国人开始袭击她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有人呼叫“滚出来,外国佬”,或者是“偷夫贼”…… 一封无法确定真假的情书被曝光。在那封信里,玛丽·居里流露出了对性的渴望。生性浪漫的法国男人似乎对女性表达出这种渴望怒不可遏,玛丽开始多了一个新的称号:波兰荡妇。 一批原本支持玛丽·居里的法国科学家也开始改变立场了,他们联名写信让玛丽离开法国,其中包括玛丽最忠诚的战友保罗·艾某某。为此,艾某某的女儿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女儿是居里的学生),那位从不顶撞父亲的女儿宣称要和父亲断绝关系,并说了一句话:“如果玛丽·居里是一个男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事实可能确实如此。

玛丽·居里一生的挚友爱因斯坦,在私生活上也是一团乱麻,却很少有人在意这些。在这件事上,爱因斯坦倒是写过一封信声援玛丽:“如果两个人相爱,那谁也无权干涉。” 那么那位同样要承担责任的男人朗之万呢? 他和居里分开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妻子的身边——条件是妻子允许他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多年以后,朗之万还被妻子允许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在一起。为了养活这个女学生情人,朗之万甚至还请求玛丽·居里在研究所为这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之后的三年,玛丽·居里住进了一家修女开办的医院逃避一切。 而除了她之外,其他人其实都没有什么损失。 5 1914年,法国公众对议论玛丽·居里绯闻的兴趣明显减弱了,因为在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面对拿石头砸她家窗户、称呼她为“荡妇”、要求她离开法国的法国人,玛丽·居里做出了如下行为:

首先,她把诺贝尔奖牌拿到银行,希望能捐给政府帮助打赢战争。当得知银行拒绝熔掉奖牌之后,玛丽·居里拿出了全部诺贝尔奖奖金,购买了法国的战争债券。

然后,玛丽·居里关掉了她刚刚建成的“镭实验室”,开始研究X射线。她的理由是:战争期间,进行镭元素的研究意义不大,X射线却有可能在战场上派上用场。

玛丽·居里先是说服法国政府让自己做了红十字会的放射科医生,然后说服自己的有钱朋友捐献车辆和钱财(居里夫妇本可轻松成为亿万富翁,但他们放弃了镭的相关专利申请,因为玛丽·居里认为这是科学的共同财富)。1914年10月底,玛丽·居里学会了X射线科学和人体解剖学,还考了驾照,掌握了基础的汽车维修技能。 然后,她在一台“雷诺”卡车上组装上一台发电机、一个病床,以及一台移动的X射线仪。 为了说服政府和军人们相信X射线对军队伤员的检查有巨大帮助,47岁的玛丽·居里,冒着生命危险,自己开车上了前线,让负伤的士兵上车检查。 子弹残片、榴弹炮残片,这些原来难以发现的弹片,在X射线的照射下都暴露无遗,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难度。军官和士兵慢慢开始佩服眼前的这个小个子女人,他们把居里夫人开的那辆小卡车,亲昵地称为“小个子居里”。 而很多士兵并不知道,亲自为他们检查伤口的这个女人,是两届诺贝尔奖得主。 光一个人工作,玛丽·居里发现远远不够。她需要更多的车辆、更多的X射线仪来帮助伤兵。 于是,她为150名妇女开设了X射线学习班,并让女儿伊蕾娜来到战场,继续管理X射线仪。然后她又取回了自己的镭元素,并开始收集放射性气体(氡),制作空心针,用来为感染组织消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布停战。 停战消息传来的那一天,玛丽·居里正在实验室收集氡。听到消息后,她立刻在窗户上挂出了法国国旗,然后将“小个子居里”开到街上庆祝。

一刻,她比很多法国人看上去都更高兴。

6

1934年,67岁的玛丽·居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由于长期暴露在放射性下(尤其是在研究X射线那个时期),玛丽·居里得了恶性白血病。在她去世后,法国政府才意识到她的X射线研究可能救助了数十万法国士兵,这才给她颁发了奖章。而玛丽·居里因为长期在放射环境下工作,她的衣服、实验设备、各种笔记本都充满了放射性,人们只能穿上特殊的防护服才敢去接触它们。 在那个时候,终于没有人再去在意她的其他私生活,而是对她献身科学的高尚人格肃然起敬。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馒头说】

曾经有人对“居里夫人”这个称呼有些愤愤不平。因为玛丽·居里有自己的名字,在丈夫过世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很多荣誉,却一直还被称为“居里夫人”。其实我倒觉得,在中文的这个语境下,“夫人”更多的是一种尊称,而不是代表婚姻的从属。但从其他的一些方面来看,玛丽·居里确实遭遇过很多不公。她之所以去巴黎读大学,是因为华沙的大学不收女学生。她虽然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却只能做一个中学女教师。她没资格在法兰***朗读自己的论文。1911年,她以一票之差落选法兰***院士,理由是“***没有女院士”。皮埃尔·居里去世后,实验室也与妻子没有关系,后来是玛丽多方申请才重新获得研究资格。 还有她的感情。 诚然,哪怕朗之万的婚姻再不幸,也不是她可以在他离婚之前就介入的理由,但她也尝到了各种后果。而朗之万,作为一个男人,出轨的责任似乎完全不存在,只要他最后回归家庭,一切就可以被原谅,留下玛丽一个人承受众人的嘲笑甚至侮辱。 值得一提的是,朗之万的原配珍妮后来允许他养情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痛苦。 玛丽·居里曾冷静地对自己的女儿说:“在由男性制定规则的世界里,他们认为,女人的功用就是性和生育。” 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看看现在有些自己出轨的男人,舆论反而会先指责起被伤害的女方来:是不是忙于自己事业对丈夫不够温柔?是不是没有体会到丈夫的辛苦?只要他肯浪子回头,还是原谅他吧!女人不能没有家庭!女人有孩子有丈夫才叫人生赢家! 这是男人世界观设定的“赢家”吧! 必须承认的是,今天这个关于玛丽·居里的故事,与其说是在展现她伟大的人格和科学成就,倒不如说是在记录她为女性正名所做的努力和奋斗。 在最崇尚理性和客观的科学界,女性科学家的成功尚且如此艰辛,更何况其他各行各业? 这也是玛丽·居里夫人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的伟大之处。

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 | 6-8月人物素材:文化、奥运、科学、医学、战士

红心向党?热心从艺(暖闻热评)

李忱阳

021年08月20日05: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红色艺术家”蓝天野

【高考角度】:文化,奉献。

【故事】蓝天野,“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文艺事业,青年时期就投身进步文艺活动。1952年,蓝天野成为XX人民艺术剧院第一批演员。他出演或导演了《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蓝天野传承艺术艺德,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点评】:

“蓝老,你的很多戏我都看过。难得你这么大岁数,还在工作。”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4岁的蓝天野,微笑着说道。“我这两年还在演戏、导戏。”蓝天野自豪地向总书记汇报。70多年的从艺道路,正如蓝天野自己所言,“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这颗“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滚烫。

  时光回到1945年,18岁的北平艺专油画系学生王润森参加革命、光荣入党。他在抗战烽火中涉险送信,担当地下尖兵;在进步浪潮中登台演出,投身戏剧战线。1948年,在前往XX区的路上,他为自己改名“蓝天野”。1949年10月1日,蓝天野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回首当年,他感慨颇多:“我知道这新中国和旧中国不一样,新中国得来不易。”如同翻开新的一页,蓝天野开启了他新的艺术人生。

  自1952年起,在XX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蓝天野演戏、导戏,几十年如一日,把“最好的生活”留给话剧。从《XX人》里沉默寡言的曾文清,到《茶馆》里意气风发的秦仲义,到《王昭君》里孔武有力的呼韩邪单于……蓝天野从真实的生活提纯出彩的艺术,用扎实的功底表达丰富的层次,让鲜活的人物形象直抵观众心灵。他执导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彰显家国情怀、《大讼师》歌颂人间正义,以穿透时空、烛照现实的魅力,启迪观众、引发共鸣。

  在XX人民艺术剧院的排练场里,“戏比天大”四个字格外醒目。对艺术永怀敬畏之心、在表演上精益求精,以蓝天野为代表的一代代“人艺人”创造着一段段艺术佳话:出演、执导《雷雨》《李白》等保留剧目的苏民,将《茶馆》里的王利发塑造成一代经典的于是之,饰演蔡文姬、武则XX众多女性角色的“一代青衣”朱琳……时代有更迭,经典永流传。一部部炉火纯青的戏剧鸿篇,一幕幕灌注心血的表演传祺,历经岁月积淀和观众检验,在匠心独运中传承与弘扬,成为不朽的经典。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前辈为榜样,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创作出在群众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努力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作出新的贡献。

在翻腾跳跃中继续成长

张近山

2021年08月26日05: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三跳满分”勇夺冠军的全红婵

【高考角度】:青春奋斗,追求梦想。

【故事】全红婵,中国国家跳水队队员。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14岁的全红婵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以“三跳满分”的惊艳表现,勇夺跳水女子10米台金牌,并以466.20分的总成绩拿到女子10米台历史最高分。在赛场外,她质朴纯真、坚强懂事,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8月9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全红婵等39名青年运动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点评】:

  将男子100米亚洲纪录带入9秒90内的苏炳添,在总成绩落后11公斤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实现反超的谌利军,4次出征奥运会终于收获首枚奥运金牌的巩立姣……在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奥运健儿的精彩表现,令无数人印象深刻、热血沸腾。这其中,跳水小将全红婵的惊艳亮相,定格为人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第一次出国比赛、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5个动作有3个满分、奥运跳水比赛历史最高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一系列闪光点,配合“天赋惊人”“跳水奇才”等赞美,让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

 因为表现出彩、成绩优异,人们不吝将“天才”等称谓送给全红婵。然而,全红婵的故事,本质上仍以拼搏与奋斗为主题。当被问到:“你是怎么做到把水花压得那么好的?”她回答:“练的。”没有一块奖牌来得容易,简单两个字“练的”,意味着多少日复一日的付出!体校硬件设施没有那么好,训练很苦,她从来没有退缩;有的动作不标准,她就主动加练。“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小姑娘率真质朴的话语令人动容。优雅的起跳、漂亮的翻腾、轻盈的入水,完美表现的背后,是每天陆上、水上300多次的专注刻苦训练,是每一次比赛时“想好每一个动作”的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事实证明,成功没有捷径,是勤奋让天赋显现。

  赛场上夺金,赛场外“想去玩抓娃娃”“特别想吃辣条”——沉稳淡定与懵懂烂漫之间的“反差萌”,也让全红婵“圈粉”无数。而一句“我的妈妈生病了”,更是让人感动。人们记住了勇敢懂事的全红婵,也给了她充分的支持、鼓励与关爱。全红婵的故事,无疑也是一个关于成长励志的故事,给人带来暖意。

“希望这几天所有赞美过妹妹的人,在未来她如果未能满足各位的期待时,也能抱有同等善意,鼓励保护她。”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对于全红婵来说,除了鼓励与赞美,我们还需要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能够在翻腾跳跃中继续成长。当然,我们还应该把目光投向更多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拼搏挑战的体育健儿,在他们乘风破浪的道路上,持续关注、鼓励支持。希望更多的暖意、善意和关注,能够为他们逐梦前行注入更多正能量。

钻研创新勇追梦

周珊珊

2021年06月07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

【高考角度】:科学创新,中国梦。

【故事】何小虎,现任中国航天***第六研究院7103厂高级技师。他独创了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首件标定参数法,有效提升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可靠性,在长征五号、天问一号、北斗组网、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前不久,何小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点评】

  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奔火……每一次脚踏实地的航天实践,都让我们离星辰大海的梦想更进一步。我国航天事业的累累硕果,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努力和接续奋斗。被称为火箭心脏“钻刻师”的何小虎,正是其中一员。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我们看见当代中国青年用奋斗书写的新时代答卷。

  从高职学校毕业的农村娃,到航天事业中的普通技术工人,再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何小虎一路走来,靠的就是磨砺技能、下苦功夫。机械加工工作往往很枯燥,很多时候一个动作,每天就要重复300遍。但正是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何小虎夯实了基本功,为技能精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我要穷尽一生磨砺技能,以工匠之心,苦干实干,实现智造梦。”如今的何小虎,依旧没有放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初心,推动他潜心钻研技能,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强烈的紫外线影响下,他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后来做手术植入了人工晶体;他和战友们一起在“生命禁区”坚守,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身有14处骨折……吴天一对这些经历却十分淡然:“不这么拼,怎么能攀高.上原医学的山峰?”从容的话语,透露着勇毅和坚忍,更体现着医者仁心、无疆大爱。

  青藏铁路二期路段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XX拔最高的铁路,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工人们时刻面临着急性高原病的威胁。为了应对高寒缺氧,确保铁路顺利施工,作为专家组组长的吴天一数次带队奔波于青藏铁路沿线,研究确定了一整套健保.康障措施和急救方案。他们在青藏铁路工程全线配置了17个制氧站、25个高压氧舱,保障工人们氧气需求,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急性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

  年过八旬,吴天一还在继续“跟高原病较劲”,带着心脏起搏器的他仍坚持在高原上开展医学研究工作。他说:“青藏高原是我生命的根,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的根,所以我毅然留在青藏高原。”如今,越来越多人追随着吴天一的脚步,一批批高原医学研究团队进驻喀喇昆仑、雪域高原。他们一棒接着一棒,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继续守护着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2. -学年度高中语文8月月考卷-111e41ca8bc9427b875e517dae0d24cc
  3. 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4. 那派盆地资料
  5. 春七校联考高一化学试题(定稿)
  6. 海底世界教案
  7.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看图写话教学设计
  8. 居里夫人传故事简介
  9. 诺贝尔奖简介
  10. 春天里的发现作文
  11. 语文拼音练习题
  12. 小学《找规律》教案
  13.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ppt课件
  14. 8美丽的颜色教案第二课时
  15. 8美丽的颜色教案第二课时
  16.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以上为《作文故事素材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