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九章-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认清违法危害
(一)违法无小事
1、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与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为什么?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随处可见。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我们应该谨记:违法无小事。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它们分为四类:一是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二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是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四是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知识链接: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选举秩序的行为;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行为,如看体育比赛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行为;散布谣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结伙斗殴等寻衅滋事行为;利用迷信活动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行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包括:违反危险物质管理规定的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等管制器具的行为;盗窃、损毁公共设施的行为;妨害航空设施、铁路设施的行为;妨害公共道路安全等行为。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包括: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等行为;写恐吓信、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殴打或故意伤害行为;猥亵他人或在公共场所裸露身体的行为;虐待家庭成员等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包括:妨害公务、招摇撞骗的行为;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行为;制造噪声的行为;破坏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有伤风化的行为,如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涉毒行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
(三)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警告,是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主要适用于初犯、认错态度较好的违法者以及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
罚款,是强令违法行为人依法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方法。
行政拘留,是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短期剥夺自由的处罚方法。主要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的人。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是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者吊销公安机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方法。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是公安机关强迫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在一定时间内离开中国国(边)境或者将其驱逐出中国国(边)境的处罚方法。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一)识别不良行为。
沾染上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可能逐步发展为违法甚至犯罪。
不良行为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不良行为易被年轻人忽视,不知不觉地走上违法之路。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即严重危害社会,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范,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生而为人,被赋予很多责任。有了责任感,我们会认真生活,锐意进取,拒绝做不负责任的事,摒弃丑恶行为。
2、加强自我防范,要依法自律,遵纪守法。只要我们学法知法,增强法纪观念,坚决不做法律禁止的行为,杜绝不良行为其实并不难。
3、加强自我防范,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父母、师长看似“老生常谈”的教诲可能是做人的真理,需要我们耐心倾听、细细品味。不听劝导,为所欲为,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的歧途。
4、加强自我防范,要理解勇敢的真谛。守法不意味胆怯,犯法不意味勇敢。有些人正是无知无畏,逞一时之勇,以身试法,最终遗恨终生。面对下良行为和违法的诱惑,坚守内心的防线才是真正的勇气。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九章-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