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通史复习建构(中国古代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通史复习建构(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先秦时期
【时空框架】
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
春秋:前770-前476年 战国:前476-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
(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4)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经济: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
(2)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农经济形成。
(3)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4)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重点解析】
1、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以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4)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5)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6)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7)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8)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9)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4、先秦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
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冶铜业:青铜铸造及代表作(商周时期水平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
冶铁业:①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②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先秦时期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5、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共同的生活背景: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
(2)共同的经历: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3)共同的进步思想: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工商皆本(黄);减轻人民负担(顾);减免赋役(王)。③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4)评价:①重视手工业、商业,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②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通史复习建构(中国古代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