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哈姆莱特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必修 4 第 1 单元 第 3 课)
主备课人
大帝
课 题
哈姆莱特
备课组长签字
使用教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理解本剧的主题。
3.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4.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5.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过程、能力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法,探讨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结构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德育渗透
情景设置
背景介绍
走进作者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莱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被马克思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巧合的是,又卒于1616年4月23日。于是,英国人便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
2.主要作品,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谓人文主义,从原意讲,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以神为本位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但现在,人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作用、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的特征是: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权,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神权,反对愚昧和迷信。
①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
②喜剧:《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
③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创作了四大悲剧:《李某某》、《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晚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祺剧。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四、布置作业:
1、欣赏《哈姆莱特》电影
2、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用语言描绘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200字)
板书设计
哈姆莱特
(英国)莎士比亚
矛盾冲突人物形象
装疯卖傻善良忧郁优柔寡断
辱骂挖苦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教学反思
(优点、不足、改进措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哈姆莱特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