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爱莲说》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汉阳初级中学教学设计
班级
七一班
科目
语文
第 周
1 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时间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汤某某
三维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儿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并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课文,体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朗读贯穿全文,文章所表达的志趣和情操这对正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
教法及学法
一、导入新课
荷花的诗句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
1.了解作者。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二):朗读课文,分类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解的词句。
2.读准下面的字音。
3.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三、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上述可爱之处,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四、探究莲之魂(内在美)
1、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二自然段对菊花、牡丹做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君子是怎么样的人?作者将莲比作君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3、文某某《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五:拓展延伸,个性表达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明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堂训练
检测
课后第一、五题
作业布置
完成对应练习册
教学反思
所谓文以载道,议古论今,本次课的讲授及课后的同行点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根弦,精湛的指法拨动起来就会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而如今,文言文教学被禁锢在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上,当下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如何在体现文言文本工具性的同时落实其人文性的体悟。另一方面,要树立大的语文观,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激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爱莲说》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