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版)

本文由用户“llylsm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29 16:22: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二○一八年六月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大专文化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核心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学生掌握UI交互设计和虚拟现实设计的相关知识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动画游戏行业、互***等,从事二维三维动画、VR虚拟现实设计、UI界面设计、网站开发、交互设计等工作。

2.人才规格

(1)专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能够熟练使用造型因素表达设计意图;

具有良好的艺术视觉设计基础,具备熟练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

具备运用C#等脚本语言编写能力,具有熟练操作Unity、3Dmax等工具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角色、场景以及交互的编辑;

熟悉HTML代码的编写,具有网页制作以及UI界面设计的能力;

具有分析用户需求并转化产品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参与APP产品设计和运营;

具有拍摄视频、全景视频的能力,能够熟练后期编辑软件编辑视频。

(2)社会能力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优秀道德品质;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心理素质;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具有社会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自主地学习自己领域内的新技术。

(3)发展能力

有创新思维,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媒体收集、加工、使用各种信息;

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备求职就业方法和技巧;

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二)职业资格与就业范围

1. 职业资格

本专业学生在完成三年专业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后在获得毕业证书外,可取得设计行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如UI设计师证、Adobe 交互设计师证、三维纹理设计师证等。

2.就业范围

(1)房地产、传媒科***、虚拟***从事VR虚拟现实设计、增强现实场景设计等工作;

(2)***:从事VR游戏场景设计、游戏UI、产品经理、影视后期编辑等工作;

(3)新闻、出版等文化媒体行业:参与数字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制作等工作;

(4)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开发、后期等数字媒体相关工作;

(5)***:从事虚拟现实场景设计;

(6)互***:从事UI设计、交互设计、APP UI设计、网页设计、交互设计等工作。

二、培养模式

结合行业、专业特点,实施符合我校学情的以“以就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引进行业职业标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生综合实训或岗位见习阶段,与用人单位合作联合培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涉及面广,有时代性,依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培养符合岗位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学生,在校期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实施模块化教学。

聘请企业讲师到校带学生做项目,实训课程与企业合作承担部分工作内容,融入企业工作流程,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工作室制,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平台。企业参与课程、专业评估,以就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做到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

实施“2+1”模式,学生在校完成两学年课程,最后一学年半年跟岗实习,半年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除了在实习单位实习之外,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以检验学习成果。

三、课程体系与内容

(一)课程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为指导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本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职业体验、岗位见习、毕业实习)的课程体系。

课程安排上遵循UI交互类工作流程和虚拟现实设计逻辑安排学习项目,本专业总课2586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2,其中,理论教学总课854学时,实践教学总课时为1732学时(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时、专项训练、毕业实习)。除毕业实习外,在课程的大类上,综合素质课418学时(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占总学时16%;职业能力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专业实训)1376学时,占总学时53.2%。

综合素质分:4学分不占学时,学生需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并取得成果,如参加工作室、专业竞赛、专业社团、专业考证等,每项计1学分,三年共需修4学分。

二年级第二学期安排2周的综合实训,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完成UI交互方向或虚拟现实方向设计项目,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每周计1分,共2个学分。

根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采用“2长1短学期”设置,利用暑期开设一个短学期,为期四周,第一学年增加“职业体验”,第二学期增加“岗位见习”。

学生根据学习兴趣选择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训,一周计1学分,至多修4学分。

具体分配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14门,计某某30学分,386学时;占总学时的14.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学时)。英语(68学时)、体育(体育I、体育II共68学时,体育专项训练40学时) 、形势与政策(18学时)、军事理论(36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64学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学时)、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就业指导(16学时)、创新创业教育(36学时)、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8学时)。

其中体育专项训练40学时,以社团形式组织不纳入总学时;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8学时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开展,不纳入总学时;军事理论36学时与创新创业教育36学时以网络在线教育形式上课,不纳入总学时。

2.职业基础课程:6门,计某某30学分,496学时;占总学时的19.1%。设计基础(96学时)、C#语言基础(64学时)、场景设计(72学时)、图形制作与处理(96学时)、视听语言(96学时)、电脑手绘(72学时)。

3.职业技术课程:11门,计某某48学分,832学时;占总学时的32.1%。H5动画制作(72学时)、3D制作基础(72学时)、网站制作(72学时)、三维高级(72学时)、

unity基础(72学时)、AE动效制作(64学时)、VR项目实操(96学时)、二维动画制作(72学时)、交互设计概论(72学时)、交互设计(96学时),maya基础,(72学时)。

4.素质拓展课程:计某某2学分,36学时;占总学时的1.4%。学生在校期间选修两门课程,不限制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特点分为UI交互设计方向和虚拟现实方向,学生在第四学期进行自我定位,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综合实训。在绩点达到学校规定的数值的情况下,有资格选修超过25分的课程。如果选修课程上课时间有冲突,可以通过慕课等在线课程完成课时量学习,并完成期末考核。

按照工作流程安排课程,具体课程内容如下:

(1) C#语言基础(64学时,4学分)

本课程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介绍C#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变量、运算、条件、循环、函数等,涵盖了类、对象、属性、方法、点语法、继承、封装、多态等概念及其应用,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的习得,熟练地运用虚拟现实相关软件进行设计。

(2)场景设计(72学时,4学分)

场景设计课程是一门研究在平面二维中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技能课,注重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场景的原理、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场景设计方法。

(3)设计基础(96学时,6学分)

本课程是职业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功,充分认识设计基础在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对以后设计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本课程意在提高学生的造型和色彩表达等基础设计能力,利用手绘、水印木刻实训等手段,结合审美意识的引导,渗透设计意识和理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辨的形成。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础知识,提高设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渗透设计意识,为以后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图形制作与处理(96学时,6学分)

本课程以ILLUSTRATOR、PHOTOSHOP软件为平台,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AI塑造学生的图形制作能力,通过PS塑造学生的图像处理能力,有意识的选取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意识。

(5)H5动画制作(72学时,4学分)

掌握一到两门市场主流的在线H5制作平台工具的使用,做出具有炫酷功能的、具有交互的H5游戏、互动广告、交互视频、多屏应用等。

(6)二维动画制作(72学时,4学分)

学习flash软件绘制工具的使用、flash动画元件的使用等;培养学生使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角色运动、动物运动、自然现象运动等的能力。

(7)网站制作(72学时,4学分)

学习制作dreamweaver静态网页,包括网页设置站点定义信息、页面设置及外围属性的设置方法、在网页中插入各种网页元素、实现网页布局、提高网页的交互性等内容。学习HTML基础语言,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脚本语言的基础上对页面参数进行设置。

(8)Unity基础(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针对unity3d从场景搭建到交互设计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对于游戏场景及角色制作以及VR虚拟现实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软件的学习、运用,结合程序语言的编写,包括场景搭建、光照体系、粒子系统、动画基础、基础事件、物理组件、NavMesh、UGUI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游戏以及VR虚拟现实产品的开发工作,成为具备跨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9)AE动效制作(64学时,4学分)

以After Effects软件为平台,带学生了解UI设计中动态效果的呈现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操作AE中相关工具,并能依据设计意图做出动态页面效果。

(10)交互设计(96学时,6学分)

通过Axure或其他原型设计方法 ,了解如何进行Web与App平台的产品原型开发以及各种交互效果的实现,并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完成从调研到设计的工作流程。

(11)VR项目实操(96学时,6学分)

课程以项目为支撑,结合职业技能竞赛的知识点,从场景建模到虚拟现实交互运用,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体验工作环节中的不同角色,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出虚拟现实场景和交互行为。

(12)交互设计概论(72学时,4学分)

了解用户体验的分析方法,交互设计的流程,结合用户体验设计合理的交互界面,进行案例研究和社交网络设计、移动终端架构设计。

(13)3D基础(72学时,4学分)

主要包含3D MAX软件的学习,VRAY插件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室内效果图、建筑漫游、角色动画制作能力,为实现虚拟现实场景做基础。

(14)视听语言(96学时,6学分)

《视听语言》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能力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对动画、影视、游戏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是一门新兴的、创造性的语言,它主要通过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等元素模拟人的视觉感知经验。结合premiere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工具剪辑视频,制作影视、全景视频等。

(15)电脑手绘(72学时,4学分)

本门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在多门基础课的学习之上。通过PS、SAI等绘图软件,利用手绘板进行场景或人物的设计绘制。《电脑手绘》是数字媒体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学生经过基础课学习后综合设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四、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平台课实践

根据UI设计、交互设计、VR设计的岗位实践要求,对部分专业课程安排了平台实践操作环节,可结合专业竞赛、企业或工作室项目实践,安排平台课具体教学内容。

1.演示型实验

在《交互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交互设计相关知识。

2.操作型实验

在《网站制作》、《3d制作基础》等操作型实训课教学中,通过操作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

3.制作型实验

在《VR项目实操》、《交互原型设计》教学中,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带入课堂,学生团队作业,结合企业工具流程和岗位设置,使学生能够在一套完整的项目设计或开发环节理解UI交互或虚拟现实的相关知识。

2.校内外专项能力训练

第一学年安排暑期职业体验,一周1学分。

第二学年安排岗位见习,一周1学分。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安排《综合实训》,一周1学分,共2学分。

3.职业技能考证训练

第四学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时间安排专业技能考证培训,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方向,考专业技能证,如UI设计师证、三维纹理设计师证等。根据课程及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愿组织培训事宜,安排教师,针对性辅导。学生获得专业证书可得1学分。

4.综合实训

第三学年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共33周,学生必须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考核,并计算学分一周1学分。

5.毕业设计

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参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毕业实习指导书》完成毕业设计,并撰写实习总结。

表7- 1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教学环节

学分

考核方式



1

校外专项实训

4

考查



2

综合实训

2

考查



3

顶岗实习

18

考查



4

毕业设计

15

考查、答辩



五、素质教育活动设计

为促进我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突出文化育人的需求。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创新素质教育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建立健全专业素质教育活动制度。

素质教育活动包括入学教育和军训、体育专项训练、素质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活动的形式可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知识讲座与竞赛、社会实践、主题班会、读书活动、心理咨询、综合实训、工作室实践、社团活动、专业作品展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学生活泼、乐观、宽容、感恩的良好品质,增加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活动安排见表7-2。

表7- 2 素质教育活动设计表

活动主题

活动基本要求

活动形式

学分



入学教育和军训

集体主义、组织纪律、国防意识及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两周时间

2



军事理论课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防意识的学习

网络在线学习

2



体育专项训练

培养健康的体格、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社团形式组织管理、实施,以课外辅导的形式执行

2



综合素质

参加工作室、专业竞赛、专业考证、专业社团

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

4



素质拓展课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礼貌礼仪、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选修

2



六、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增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1.组织创新创业大赛

成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创新创业指导组,由业内成功人士、专业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组成,通过教师辅导、企业调研、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能力、且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计1学分。

2.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交互设计实训室、虚拟现实创客工作室,落实“校中厂”建设工作,让学生实践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及岗位需求,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意识。通过工作室、社团,搭建起师生交流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支撑。学生参加工作室并取得一定工作成果计1学分。

3.在教学计划中安排课程如下:

表7- 3 就业创新创业能力课程规划

课程

课时

上课形式

学分



职业生涯规划

16

课堂教学

1



就业指导

16

课堂教学

1



创新创业教育

36

网络在线课程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8

专题、讲座

1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找到自身长处特点,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得到职业,参加工作,从事经济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3)创新创业教育采用网络授课的形式,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4)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以专题形式来授课,根据行业标准,引导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七、毕业标准

学生完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的教学过程,所修课程考核全部合格,总学分不少于147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等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其中: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57学分;

2.素质教育活动不少于12学分;

3.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不少于5学分;

4.军事训练不少于2学分。

八、各种相关表格

表7- 4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学期

教学

考核

入学教育军训

毕业教育

实训

毕业实习

机动

总计(周)



1

16

1

2







1

20



2

18

1









1

20



3

18

1









1

20



4

16

1





2



1

20



5











18

2

20



6



1



2



15

2

20



总计

68

5

2

2

2

33

8

120



表7- 5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

学  时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



理论

854

1:2



实验、实训

940

1732





毕业顶岗实习

792







共计(学时)

2586



课内总学时

1750



表7- 6 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时间分配

考试

考查

学分标准

每周授课时间分配









合计

其中

实习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理论

实验









第一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12



792





九、实施与建议

1.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英语、职业生涯规***规定的课程,***统一安排考核,以考试为主。

2.职业基础课与职业基础课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平均每学期安排两门考试课程,核心课程和重要基础课程安排笔试或上机考试。以实训等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的考核标准为大作业评分,由专业教师集体评分。

3.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不同类别进行考核,项目实训为大作业考核。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同时毕业设计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4.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活动学习形式多样,课程以考试为主,其他为考核为主。

5.就业创新创业

就业训练、创业实践以项目考核为主,大赛纳入考核标准。

6.教学手段与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演示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建立工作室,在实训中引入企业项目,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安排课程进度,做到学校、社会、企业无缝对接。大力促进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