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随堂笔记

本文由用户“清爷K”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5-27 12:57: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设计学概论随堂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设计学概论

作为学科的设计

设计的含义:设计一词被定义为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某种创造性活动。设计源于拉丁文,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设计在西方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从视觉艺术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

/

中外较早与设计有关的书籍:中国春秋时期的《考工记》,西方古罗马时期的《博物志》。

设计学包括俩大类功能与审美:

功能:数学 物理学 材料学 机械学 工程学 电子学 经济学

审美:色彩学 构成学 心理学 美学 民俗学 传播学 伦理学

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法,对设计学研究方向做划分可

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判三个分支。

设计理论:

工业设计史设计美学

设计经济学

工程学 材料学

社会学 色彩学

心理学 民俗学

传播学 伦理学

设计史:

环艺设计史

平面设计史

工艺设计史

装饰设计史

服饰设计史

设计批评:

完美性、

适用性、

继承性、

艺术性

设计批评:设计批评家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设计批评和设计史不可分割,设计史家的工作建立在批评判断上。设计批评家的工作基础在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

设计史家和设计批评家的区别:关注对象不同。设计史家关注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关注当代的设计品。历史批评追求价值判断,设计史回避之。

历史批评与设计史的联系:

不同点:20年前的设计作品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当代20年内的作品为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

相同:都是将设计作品放在某个历史中进行阐述。

再创造批评: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是一种文学表现,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批判性设计批评:

是将设计作品与其他人文价值判断和消费文化需要相联系,从而对作品做出评价,并对作品的评价制定出一套标准,将这些标准运用到对其他设计作品的评价中去。

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

(1)形式主义批评

(2)功能主义批评

(3)历史主义批评

(4)折衷主义批评

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形式主义批评。

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disegno)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则。

20世纪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谐调、平衡、节奏》。

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功能形式主义批评

对设计功能的讨论,在设计批评中有着极为悠久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一书中便清楚地表明,结构设计应当由其功能所决定。在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者又提出“美与适用”理论,与维特鲁威的观点遥相呼应。

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乌尔姆设计学校,该校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这个宗旨使得该校在短时间内因其在工业设计方面严谨、规整和纯粹的方式而闻名。

设计批评——历史主义理论

关于历史主义批评的讨论: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地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在当时的氛围中,学者们出版了大量的传统设计资料书籍,借以整理和研究传统设计图样。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欧文·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设计批评———折中主义批评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硬派的指责,但是它仍然成为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符号学理论:

20世纪60年代,设计学研究者开始对符号学发生兴趣,并将它看作是理解视觉世界的方法。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学理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极有启发的分析方法。意大利哲学家埃科用符号学分析建筑;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用它分析摄影;设计师们用符号学来分析消费者意愿和需求。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解构方法:

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解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是要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混沌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哈佛科学家们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个时髦的事。混沌的思维方式能给人提供更为丰富的观念,而创造性的混沌理论在设计作品中的反应已经有了国际性的意义,如日本建筑设计师桢文彦的的作品。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

绿色设计的起源: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猛烈抨击美国汽车工业及其带来的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的。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等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微电子技术的革命改变了“功能决定形式”观念,重视人机界面。

先秦的设计理论:

我国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最早的设计理论,包括:《考工记》、《墨子》和《庄子》。《考工记》中“天、地、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对“良器”的决定作用,与我今们天设计师对“绿色设计”要求甚为一致。

在西方设计理论相汇之前可视作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有:

东汉王充《论衡》、北宋沈某某《梦溪笔谈》、宋李某某《营造法式》、王某某[qí]《三才图会》、明某某《园冶》和宋某某《天工开物》。

中国设计史的研究:

清代乾隆年间朱某某《陶说》可视作世界上第一部设计史类的专著。

清代阮某某《畴人传》,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

不过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以前,与此时西方学者对中国设计史论的研究相比,我国学者的研究相对滞后。田某某先生1985年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弥补了长期以来设计史教学的空白。2005年高丰《中国设计史》的出版,标志着设计史论研究在我国已被提升到了显学的地位。

第二章 设计:人类的第一行为 现时需求与设计:

对于设计师而言,之所以产生设计的冲动,是因为设计师发现了人对于对象有这某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是出于功能或者形式的目的而产生的。

科技对设计的影响 :

(1)设计与制造分工。

(2)机器的产生导致标准化一体化产品的出现。

(3)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20世纪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

(4)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材料 - 轧钢、轻金属、镀铬、塑料、胶合板、层积木等。

(5)科技的重大发展给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段,如手工设计、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现实设计等,人类设计手段的发展总是和当时的科技水平分不开。(信息技术)

(6)科技的重大发展给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课题。例如,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设计、传真机的设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航天飞机的设计、卫星的设计等都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设计课题。

空白恐惧 :

空白恐惧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最早提出“自然界憎恶真空”,原意为“真空恐惧”。

黑格尔在《艺术哲学》中所开创的世界艺术史领域里,物理学的“真空恐惧”就变成了“空白恐惧”。

阿洛伊斯?李某某是第一位完整表述这一概念的人,在《风格问题:装饰历史的基础》中针对装饰艺术的起源首先提出了“空白恐惧”。

/

对称心理 :

面对空白恐惧的最好消解方式是涂鸦。

最初出现的一种涂鸦心理就是对称。对称被证明是所有装饰艺术的内在基本原则,它从艺术活动之处就根植于人类心中。

1.对称图形的类型

(1)二方连续图形——广泛用于建筑、书籍装帧、包装带、服饰边缘、装饰间隔等。  

(2)四方连续—— 广泛用于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3)无限连续——图案的基本元素以整体放射状对称方式环绕多重、交叉、规律间隔的反射轴不断反复—阿拉伯式图案

二方连续图形:

“二方连续图形”是指一个单位图形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带状图案,亦称花边纹样。

四方连续

四方连续图形 :

是指一个单位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图案。这种图案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 四方连续,就是四个方向无限循环。而且,每个矩形都是不一样的位置,基数不一样,但结构都是一样的四方连续。看我们个人喜欢,习惯的方式来确定基数循环尺寸。

无限连续:

除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外,还有无限连续(Infinite Rapport)的构图方式,并认为无限连续一开始便以棋盘和菱形图案出现在几何风格里。伊斯兰艺术家的重要成就,是在其植物卷须装饰中将无限连续这一法则确立为主导原则。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为了填补建筑的空白,他们发明了阿拉伯图案。这是一种线性的表面装饰,它以几何、植物和书法的形式为基础,通常呈现出流线形和旋涡状的特征。

如何提高商品附加值:

(1)在商品需求量客观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其供应数量

(2)对于企业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CI(MI、BI、VI)

(3)商品保证具有优良的设计,例如设计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绝妙的创意

(4)设计丰富的艺术内涵,正如“器以载道”中的“道”

第三章 设计溯源

石器:

石器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石器工具的设计是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原始社会分三个阶段,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以使用细石器为主中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整、锋利。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价值。

玉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几乎与彩陶器和黑陶器同时产生和发展的是玉器。比之石器和陶器,不具有使用功能的玉器从诞生之时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附加的象征意义。

陶器——彩陶&黑陶:

陶器的广泛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一)彩陶

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 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花纹的陶器。

(二)黑陶

最后阶段,从窑顶注水熄灭木炭, 经烟熏渗碳后形成的陶器。

特点:黑、薄、光、纽。

陶器——彩陶的分类:

(1)半坡类型

特点:鱼纹为主

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船形彩陶壶》

(2)庙底沟类型

作品:《鹳鱼石斧彩陶缸》《彩陶花瓣纹盆》

建筑: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锥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楔形文字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被称为泥板文书。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龟甲兽骨上,刻有大量象形文字,称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可考的最早文字。这些文字当时是用来记录占卜结果的,也就是记录事件的符号。

纸的发明: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用莎[suXXXXX]草纸作为书写载体,同一时期的欧洲人则将文字书写于野牛皮、羊皮纸上。最早的纸张出现于某某100年的中国,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公元751年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叙利亚、埃及等地。

青铜器——起源:、

青铜器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_*被誉为青铜器之乡。中国最大也是中国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青铜器——商代:

商代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是青铜有成熟到鼎盛的时期。

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

(1)胎质不同。陶器用黏土,烧成较粗松;瓷器用瓷土,烧成很坚致。

(2)用釉不同。陶器大半无釉,或用釉粗陋;瓷器一定有釉,且釉料越来越精致。

(3)火候不同。陶器较低,800℃左右,瓷器较高,一般都在1200度以上,最高达1400度。

唐三彩:

唐三彩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划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牵马俑、胡某某、天王等。唐三彩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等。

马的塑造表现最为出色,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姿态,是我国古代陶塑设计的精品。

瓷器:

宋代瓷器著名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等。

根据宋代文献中对宋瓷的文字记载和宋瓷实物来看,后代人在两宋众多名窑中选取五个瓷窑,以“五大名窑”之称给予肯定和赞誉。尽管各种总结中具体窑名有所出入,但基本可以集中为“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

第四章 现代设计

机器时代的到来:

机器的诞生导致了设计与制造的分离;开辟了新的设计思潮;导致标准化、一体化出现;带来了新能源、新材料。

珍妮纺纱机:

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珍妮机比旧式纺车的纺纱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

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1)欧文·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琼斯对装饰的分类表明那个世纪对历史主义(借鉴过去)的偏爱,即使对于最进步的设计师,历史主义也被认为是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威廉·戴斯的《素描手册》

《素描手册》提出了一条指导性的原则,说几何形式为装饰图案提供了最合适的风格。

(3)植物构造和植物学

其他的实验表明,植物构造和植物学为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途径。

法国的美术学校和英国设计学校的视觉试验把自然界看做实验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将研究的原理应用于设计。

(4)相反的观点

设计学校的东西是冷漠的,甚至是粗野的,它们忽略了宗教的力量,忽略了自然和人类的精神着一些非机械的、不可归结为一套简单管理的东西。

这些设计改革者认为哥特式风格理应向前发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哥特式的复兴在不同层次和形式上支配了19实际的意念和品位。

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

工艺美术运动:

时间:1864-1896

起因:19世纪下半叶工业批量生产导致家具、室内用品、建筑的设计水准下降。

理论奠基人:约翰.拉斯金 创始人:威廉.莫里斯

风格: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风格。

设计原则:设计大众化,团队协作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

(1)提出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原则,号召艺术家投入于设计;

(2)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3)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提倡哥特式;

(4)崇尚自然主义,大量采用卷草、花卉、鸟类等题材,风格自然清新;

(5)采用自然材料,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映材料真实的质感。

新艺术运动:

时间:1895年—1910年

性质:涉及十余个国家的设计运动

代表人物:萨穆儿?宾、吉玛德、安东尼?高迪

风格:东方艺术影响,运用流畅、曲折的线条和交织的动植物纹样表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追求自然美,强调整体艺术环境。

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者中喊得最响的口号是:“少就是多”(米斯·凡德洛)。柯布西埃把房子描绘成“供人居住的机器”更加强了这些观念,他并且进一步实践了这个贯通20世纪的设计方法。然而,运用这种方法还不是现代运动的全部,从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就不是单一的同源运动。现代主义者中喊得最响的口号是:“少就是多”(米斯·凡德洛)。柯布西埃把房子描绘成“供人居住的机器”更加强了这些观念,他并且进一步实践了这个贯通20世纪的设计方法。然而,运用这种方法还不是现代运动的全部,从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就不是单一的同源运动。

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的现代主义设计探索被称为“构成主义运动” 。

风格来源:

①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

②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③至上派——马列维奇

设计主张:

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李西斯基、塔特林

荷兰风格派:

荷兰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于20世纪初。风格派源于荷兰绘画艺术,是1917年——1928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主要促进者是杜斯伯格,维系成员的心中为《风格》杂志。

核心人物:蒙德里安、特维尔德

包豪斯:

包豪斯是那一时期最著名的设计学校。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学校建在德国的魏玛,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它的第一任校长是瓦格纳·格罗佩斯。

一战后包豪斯所做的对未来甚有影响的事,是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他们排除了对学校形形色色的争论,表现主义理论对现代主义者的强硬观点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看到现代主义不同流派各种各样的设计。现代设计后来也称为国际风格。

意大利设计风格:

战后受到美国的政府资助,现代主义呈现出美国特征倾向,同时又强调理想主义与意大利传统相结合。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艺术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1)重视产品的经济法则和大众化设计,即价廉物美。(2)强调有机设计思想和产品的人情味,善用自然材料。(3)提出以人体工学为原则进行理性设计,突出功能性。

代表作品:芬?约的家具设计、雅各布森的“蛋形椅”和“天鹅椅”等

美国的设计风格:

(1)美式建筑与家具,诺尔、***为主导

(2)美式的消费产品,设计以一些“发明”为代表。如,电影院、麦当劳等(赞美国家巨大的消费力,汽车行业出现了“有计划废止制度”

技术派:麦克卢汉《机器新娘》

反技术派:嬉皮士运动,拒绝消费文化和工业的态度,注重“自己动手”。

设计的现代分类

功能性设计主要又分为: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三种类型;

非功能性设计指的是用于装饰的艺术设计,它包括从手工艺、摄影到绘画等各种以审美为目的的设计行为。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沿革:

“视觉传达设计”可以通过“视觉符号”与“传达”这两个概念来理解。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

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具体建筑有:①六面建筑;②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幕墙架构的产生;③标准化的原则;④反装饰主义立场;⑤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现代主义设计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与现代设计的多元化相呼应,从“产品符号”、“商品美学”到“设计先驱”、“绿色设计”, 设计批评理论的发展也趋于多元化。然而,各种各样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迅速地吸收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使设计批评在观念上和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传统科学的根本原则,即秩序、简单、稳定,己被新的科学世界观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准则,即混乱、复杂、变化,设计批评的理论的发展正好吻合了这一规律。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设计学概论随堂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