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题学生”遇上“叙事疗法”

本文由用户“俊俊的虎牙君8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6-12 04:46: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当“问题学生”遇上“叙事疗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当“问题学生”遇上“叙事疗法”

平常工作中,我们当老师的比较容易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多动症、捣蛋鬼、厌学、坏孩子、差生等等,经常跟孩子讲道理,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效果却不大理想。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孩子呢?叙事疗法中问题外化辅导方式的独特理念和相关的技术,引发了我的思考。

叙事疗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叙事疗法是指咨询师通过倾听来访者的故事,运用恰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学了叙事疗法之后,我经常运用叙事疗法的哲学观去看待孩子的问题,运用叙事疗法的外化、解构、重写等技术,引导”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帮助他们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积极力量,从而使他们重拾信心,走出心灵的阴霾。

一、运用外化技术,把问题和人巧分离

“问题外化”是叙事疗法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当人感受到自己和问题分开时,人会由无力感进入到自己是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的。外化技巧的假设是相信人是思考自己问题的专家,绝对相信人有力量处理任何问题。当用外化的态度看待问题孩子时,我们就会认为“孩子是孩子,问题是问题,孩子不等于问题”,这样可以降低孩子面对问题的挫败感和挫折感,陪伴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看到信心和力量,让他们的生命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比如,我班有个医院诊断为“多动症”的小凯,他在上课、集会等小动作特别多,还经常打人骂人、搞恶作剧,同学们都很排斥他。他的父母亲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把他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效果甚微。有一次课堂上,我正在板书,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我循声而去,走到小凯身边,旁边的同学报告小凯上课抢走他的魔方不还。为了不影响上课,我从小凯手上拿过魔方,提醒大家保持安静。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觉得上课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专心听讲,不玩东西。”他马上回答。他很聪明,一下子就知道我找他谈话的目的。“哦?还有吗?”我继续追问。“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他补充道。”为什么呢?”“这样是不对的。”“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很高兴,可为什么魔方和你玩上了呢?”“因为我有多动症,管不住手,发现同学抽届有魔方就走过去,拿出来玩了。”“看来都是多动症惹的祸”,我微笑地说。“现在你已经知道问题的原因了,是不是得想个办法管管这个多动症呢?”这回没有被训斥,他惊喜地点点头。“你想给多动症取个什么名字?”“恶魔!”他竟然有些兴奋。接下来,我让他画出“恶魔”是什么样子的,并写上自己想对“恶魔”说的话。他把“恶魔”画得就牙咧嘴,很可怕,还写上“我很讨厌你,希望你离我远一点”等等。最后,我拍拍他的肩膀,握着他的手,让他回去多想一想如何战胜这个“恶魔”,相信他一定有很多办法的。他不断地点头,自信满满地走出办公室。

外化问题不仅可以将问题排除在个人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话为人们带来希望和鼓励。很多好动的学生被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他们在搞恶作剧等违纪行为时往往认为自己是“多动症”,他们在问题面前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上述案例中,当我发现小凯的行为时,没有像往前那样批评指责他,而是对他的“多动症”行为作了“外化”处理。谈话中,我巧妙地把“你怎么抢别人的魔方”换成“魔方怎么跑到你手上",先把问题转化为魔方对他的诱惑,再通过“原来是恶魔在作怪”这种隐喻外化问题,从而使他从“是我破坏课堂纪律”的自责中脱困,最后鼓励他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这样,老师不再带着指责评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学生”,而是通过外化的问话,让他与问题分开,可以脱离问题的束缚,站到问题对面看清楚问题对自己的影响,能够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珍惜、去看待自己的问题或自己的一些宝贵的特质,去陪伴他们积极面对各种挑战。

二、运用解构技术,打开学生“问题包装”

当把人和问题或一些特质分开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对这些问题或特质进行解构了。解构,主要是去看看问题对人的影响。叙事非常重视人的问题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当把人与问题分开后,我们就要了解问题是如何来到学生身上的,看看有哪些主流文化(如“纪律好成绩好才是好学生”、“好动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等)造成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怎么影响学生的,从而重新去体会、欣赏过去“问题学生”不被主流文化肯定的独特地方,希望透过解构找回他们被主流文化压制的支线故事和宝贵的生命力。这是叙事疗法解构的过程。

01解构的聆听

解构的聆听要求我们要以放空、外化、好奇的态度去听“问题学生”说故事,不要带着预设去看待他们的问题。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后,我们经常会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不听从老师的教导,因此,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就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说教。其实,我们并没有去好奇问题是怎么影响学生的,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找不到解开他们“心灵枷锁"的“良方妙药"。

叙事疗法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我们一定要坚信学生是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认为老师就一定比学生强,老师说的才是对的。要做到解构的聆听,我们要变成好奇的问话者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陪伴者角色,要学会放空的态度,不带任何预设,让学生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角色站在问题的对面,去思考如何解开问题的谜团。

02解构的问话

解构的问话,如同打开“问题的包装”,探索对于来访者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感受、态度、信念的来历和历史,探索主流文化对人和这些问题的影响,探索这些问题、感受、态度和行为对来访者人际关系的影响,也让来访者了解自己是如何被影响和建构的,以引出来访者的支线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带来“较期待的自我认同”)和特殊意义事件。

解构最重要的方式不是用一般主流的方式去看学生的问题,而是透过解构去发掘属于学生独特性的知识,比如探索“问题”什么时候出现的,问题是怎样影响自己的,问题使用了哪些策略,自己想与问题保持什么关系等等。

比如,当小凯“旧病复发”时,我都会试着和他这样聊天:“你能把这个恶魔描述出来吗?”“恶魔是如何影响你的?”“恶魔在什么时候对你影响比较大,什么时候影响比较小?”“你想和恶魔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它想告诉你什么?”“最近,恶魔有什么变化?”等。他说“恶魔”浑身充满暴力,面目可憎,经常逼迫自己干一些坏事,破坏课堂纪律,破坏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当上课内容比较有趣的内容时,它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小;当上课内容比较单调时,它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当然,这个“恶魔”也有善意的想法,它可能想让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变得更聪明一些S?/p>

通过解构的聆听和问话,学生能够更全面了解自己问题形成的来龙去脉,明白问题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能够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问题,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三、运用重写技术,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叙事疗法认为,当这些影响都被解构以后,我们就可以和来访者一起去寻找他们生命故事中的“特殊意义事件”,“打开宝藏”,发现力量,带着这份力量,来访者可以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这就是重写的过程。重写是叙事疗法里头的重头戏,外化、解构是希望能陪伴来访者去外化、解构他的主线故事(即问题故事),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来访者有哪些支线故事还没有看到,然后不断尝试去找、去丰厚这些支线故事,希望在这些支线故事里头可以找到一些亮点——所谓的特殊意义事件。如果“特殊意义事件”力量不够强大,就必须重新去找一些“点”进行丰厚、见证、迁移,这样循环往复,直到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生命中的能量,逐渐丰厚故事,丰厚生命。

比如,与小凯的谈话中,他说有一次下课后,班级有个同学从他身边经过时把他的文具盒撞到地板上却浑然不知。要是以前的话,他肯定大发雷霆,冲上去把那个同学打骂一顿。可是那一次他没有这样做,原因是那个同学曾经借他两三次笔,他当时想冲上去时,但脑海有个声音:别人帮助过我,我不能打他,先冷静下来再处理。等撞他文具盒的同学回来时,他才问为什么撞他的文具盒?那个同学连连说对不起S柎诱饧虑橹校妓吹讲灰谎淖约海醋约菏歉龆酶卸鳌⒕喝荼鹑说娜耍歉龌崴伎加邪旆XXXXX娜恕?/p>

还有一次,他看到前桌女同学扎着漂亮的小辫子,想再次摸她的小辫子。这时,他感觉那个“恶魔”又找上自己了。“不能再上恶魔的当,这个恶魔总是破坏他和同学的关系,这回又唆使自己干坏事了。”“一定不能让它得逞",于是,他马上想到了一个制止它的好办法。他伸出右手用力掐左手臂的肌肉,感到手臂一阵疼痛,那个“恶魔”突然一下子消失了S査晒XXXXX匕谕蚜四歉?ldquo;恶魔”的控制。他说,“原来那个恶魔并没有那么可怕,我是有办法战胜它的!”?随着这些“特殊意义事件”的不断增多,小凯在与“恶魔”的交锋中越来越占上风。一个学期后,他在纪律、学习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还当上了值日班长。

总之,我们可以运用叙事疗法的哲学观去看”问题学生”,相信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运用外化、解构和重写技术,把他们和问题分开,让他们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角度了解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不断寻找、丰厚属于他们的支线故事,引导他们改变消极的自我认同,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以上为《当“问题学生”遇上“叙事疗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