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早做题”是坏的学习模式

本文由用户“的不岁月”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21 07:39: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多做题、早做题”是坏的学习模式》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多做题、早做题”是坏的学习模式

本文,并无意反对学生适当做题练习所学知识。学习理科尤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有机化学教授韦德有言:学有机化学不做题,犹如不带伞包去跳伞一样可怕。

本文只是想阐明如下道理:

一,不能用做题替代正常的阅读、思考、理解知识本质及其来龙去脉。

把应该用于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做题上,本末倒置。

二,有些题目,在知识水平未到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会损害此题应有的价值,浪费了学习资源。

做题本身不是学习,阅读、思考才是。做题有可能引发思考,但毕竟题目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只是点状的,难以连贯、全面。

几年前跟一位担任学校领导的老友聊天。他谈到,当下很多青年老师不怎么善于讲课、也不善于组织学生读书讨论,总喜欢让学生做题,以习题训练替代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

结果班级学生两极分化迅速而严重——

自学能力强、悟性高的孩子还可以跟得上课程进度。基础薄弱、自觉性差点的孩子,由于基本内容理解不透,知识都是生吞活剥的“夹生”状态,练多少题都徒劳无益。

就这样慢慢造就了不少弱科,到高三都很难弥补。

教学改革,从教转向学,我们主张“少讲多做”,可不是说要我们不讲课啊!

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内容,当然要让他们独立阅读、思考。

可是毕竟还有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弄透彻的东西、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学科内容不是吗?这时就需要老师上场了。

把做题当做学习,把教学搞成训练,歪曲了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老师不要替代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脑会直奔答案而去。

我常跟学生讲,题目可以做不出来,但不能不思考。

题目经过认真思考,解答出来得100分;

经过认真思考,解答不出来,得99分。

但若是没有反复阅读2遍以上、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正向、逆向、两头向中间凑等策略)就向同学、向老师伸手,哪怕只是听到周边同学一两个关键词的“提示”,于某某“恍然XX”做出来了,也是0分,甚至是负分。

为什么说是负分呢?因为你把一个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机会白白舍弃了。

那些感觉到题目无边无沿、做不过来的人,是因为根基不牢的缘故。学科基本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靠做题这种碎片化地去“积累”,太难啦!

遗憾的是,目前在很多地方,这种学习方式已经非常普遍存在。

话说回来,为什么一些年轻老师不讲课,代之以让学生做题、做题呢?

这跟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有关。

他们对老师这群知识分子不够信任,所以要定期考评。

考评也好,你倒是把考评的周期拉长一点啊!比如三年一轮次,高考定胜负。

他不。因为管理者内心焦虑,恨不得每天、每时盯着老师,每周考试一次,拉出分数来比比,把同层次的班级、老师们“点评”一番。

点评得是否合理,那就是另一说了。

因为这样短视、短程的“过程评价”的存在,使得一些年轻老师意识到,让学生直接上手做题,是比较快捷的“提分”策略。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好比我们炖一块肉,若是焖在锅里连续炖1小时,肉就可以炖好。而你沉不住气,每过10分钟就要捞出来看看熟了没有,结果如何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囊萤夜读 评课稿
  2. 教导教研处正副主任岗位职责
  3. 四年级英语第四单元教案
  4. 三年级下期科学课程纲要
  5. 单元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6. 《好书推荐会》总结
  7.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8. 作文病句笑话篇
  9. 班级学情分析及对策
  10. 统测一全科总结
  11. 当前小学生作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以上为《“多做题、早做题”是坏的学习模式》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