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6 忆读书 教案(2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6 忆读书
语文要素
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文主题
认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价值,了解中国古典名著,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难点: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课前准备
1.查找作者冰心的资料。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作者冰心的资料。
/
课时目标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传、着、卷”3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著名作家巴金这样评价她:“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你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个人特别喜欢我们少年儿童,她的作品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千千万万个小读者。人们亲切地叫她“冰心奶奶”。
2.走近冰心:关于冰心,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相机出示冰心的资料。
在89岁高龄的时候,冰心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美好的读书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忆读书》。(板书:忆读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明确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交流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相机正音。
提问: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容易读错的生字?有什么好的识记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点拨:
①“水浒传”中的“浒”读“hXXXXX”,意思是“水边”,可联系书名《水浒传》识记。
②“寇”读“kòu”,容易和“冠”字混淆,可以借助对比组词的方法强化记忆。
(2)学生交流易写错的字词,教师指导书写。
点拨:
①“衰”字中间的口加一“横”,两端出口,要长于“亠”中的横,“衣”字底的“撇”要写得舒展。
②“篇”字中的“扁”下面的“冂”要比上面的宽,撇画要舒展。
三、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1.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主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忆”读书的经历的呢?
预设:时间。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时间词语。
交流汇报所找到的词语:“我认字后不到几年”“四岁时”“七岁时”“那时”“此后”“十二三岁时”“中年以后”“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
3.这些词语有的直接点名时间,有的用一个范围来表示时间。而在这些往事里,有的是一笔带过,有的读书经历却具体地写出了她的读书感受。哪些往事是作者具体分享的呢?一边默读,一边用笔画出这一时间里所读的书以及她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交流:
作者回忆了自己幼时至晚年读书的往事,主要有:
(1)七岁时,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能读懂、越来越爱读。
(2)回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做了比较。
(3)回忆了自己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4)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书、比较书的经验。
4.拓展补充:这篇课文是根据冰心的原文改编的,在原文中,冰心多次提到的书,还不止这些。(课件出示原文)在原文中,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希望大家相信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成长。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在积累本上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本课随堂练习题。
3.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作者围绕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凸显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要求,让孩子们通过探究、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效果较好。同时,教师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今后的教学中会引起重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26 忆读书 教案(2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