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师听课听什么?怎么做听课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师听课听什么?怎么做听课笔记?
听课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常见活动,作为老师,我们能通过听课从同行和同事身上学到优点,促进教学和科研,同时促进自我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作为校长,听课更是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和教师水平的重要一环。听课关键听什么?怎么做听课笔记?今天的这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前,很多教师选择在上课之余能够经常去听同行的课,甚至寻找机会积极参加学校或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去倾听名优教师的课。然而,我们在对教师听课的积极性感到欣慰的同时,却不能不对教师听课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现象给予高度的关注。
下面想从听课的操作层面,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时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听课的实效性。
宏观“看”整体
课程改革使“教”和“学”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而是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讲解员”,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尽量减少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占有,把更多的教学时空让给学生……课程改革的这些教学理念都要融入我们的实际听课中去。
要运用这些理念去观察和把握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知识建构是否合理,训练是否有效,活动的效果是否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高,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等等。
从而从整体上对所听的课给出一个宏观的评价(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或划分A、B、C、D等等)。听课教师只有从整体上观察,从宏观上把握,才能对一节课的优与劣、高效与低效、成功与失败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
微观“品”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成功与否,往往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的灵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听课还要对授课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要细致入微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推敲。
既要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更要推敲其创新性与合理性问题,如,这些细节对揭示数学本质有什么帮助和作用;这些细节是否能够促进知识的建构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这些细节对支持数学活动有什么作用,哪些细节设计的比较恰当、合理;哪些细节的设计需要改进,怎样改进,等等。
甚至在关键之处要对教师和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所用的每一个术语、活动中的每一步操作等,都要仔细斟酌、认真推敲。因为教学中的亮点和瑕疵,往往都隐藏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一刹那、一瞬间,稍纵即逝。听课教师只有对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细节认真听、全面看、用心想、仔细品,才能捕捉住这些智慧火花,并发现不足和问题。
关键“抓”要领
新课程理念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教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所以,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和“记”,更要“思”,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要正确掌握听、看、记、思的要领,才能提高听课的实效性。
听什么、怎样听
听课时首先要做到集中精力。
一要听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听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如语言是否清晰流畅、是否简练形象、是否使用普通话、学科术语的表述是否科学准确等);还要听教师的语言艺术(如,对问题的提出与阐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对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等,是否严谨、直观、生动,是否具有感染力、驱动力,是否具有激情等)。
二要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的程度,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和思维障碍,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实处。那种一听了之、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听课时要将听、看、记、思灵活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情节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其他;教师板书、学生板演、小组讨论、观察实验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听课者既要观察授课者此时的行为,又要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时段的思考,并记录点评意见。
总之,听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察、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作为一线的广大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做到每次听课都有所得。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听课实践中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实效,学会听课,从而更好地发挥听课的功能和作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师听课听什么?怎么做听课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