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4 司某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4 司某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查某某
【教学实录】
【板块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司某某》,“司”是生字,横折钩里面的“一”和“口”字要稍稍往外写一些。(师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司某某,姓司马,名光,他当过宰相,编纂了一部通贯古今的史书《资治通鉴》,他的生平事迹都被记入《宋史·司某某传》中。不过,你可能想不到,被记入在《宋史》中的还有他七岁时做的一件事。 打开书,读读这个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师:这篇小古文只有三十个字,你们很快就读完了,这么短的文字,好读吗?
(生摇头)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老师停顿的位置。
(众生跟着读。)
指名读文。
师:老师注意到这两位同学有两个后鼻音的字没有读好,跟着老师读一读可以吗?
(生跟读“瓮”、“迸”)
师:你知道“瓮”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知道瓮是口小肚大的容器。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是的,学习古诗、小古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注释来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看书上的插图知道的。书上就有一个大水缸,我想那个应该是瓮。
师:孩子们,咱们来看看插图,你们对这个瓮有没有新的了解?
生:小朋友站在它的跟前只有它一半高,这个瓮非常大。
师:是的,这个瓮非常大,如果装满水水就非常——多。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生:我还观察到“瓮”字下半部分是“瓦”字,代表用泥土烧制成的,我猜想它跟一种泥土烧制成的容器有关。
师:你能够看字形猜字义,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司某某砸瓮救人的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篇文章读好。
(众生齐读课文。)
【板块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师:别看故事简短,我们读着读着,就能看到当时的情景。你瞧,群儿戏于——庭(生齐读)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哪里啊?
生:庭院里,我也是看注释知道的。
师:在庭院里玩我们就叫“群儿戏于——庭”,在花园里玩我们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里玩我们就叫“群儿戏于——林”。(众生看图片齐说)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群儿戏于某某。
师:听出来了,这群孩子玩得轻松、愉快,谁再来读好它?
生:群儿戏于某某。
师:真快乐啊!大家一起读。
(众生齐读。)
师:在孩子们快乐玩耍的时候,危险却悄悄降临了。(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指名读。
师:从哪里读出了危险?
生:“登瓮”,一个孩子到瓮上了。
师:他是怎么到瓮上的啊,我们可以给“登”组一个词。
生:攀登、登上。
师:是啊,一个孩子爬到了瓮上,瓮那么高,瓮里的水又那么多,确实很危险。(板书“一儿”、“登”)
生:“足跌没水中”,一个孩子掉到水里去了。
师:哦,他是怎么掉进去的呀?
生:我猜他是爬到后面的假山上掉进去的。
师:很有可能,我们看这个“跌”字就知道他是怎么掉进去的了。
生:左边是“足”字旁,右边是“失”,证明他是一不小心,失足掉进去的呀。
师:不小心掉进那么大的一个瓮里真的很危险。(板书“跌”)此刻的情况真得很危险,很紧急。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读得很急)
师:你的语气都变急促了,情况真的很紧急。谁再来读一读。
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读得更急了)
师:我看到你神情凝重,眉毛都皱起来了,真的为他感到着急啊。我们一起读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字难写,上面的“人”字要把下面的两个字盖住,最后一笔捺要往外伸。
师:好,跟老师一起写字。(师范写,生书空)你还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我还认为“跌”字难写,右边的竖撇要撇到足字旁下边去。
师:是的,有时候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要注意穿插避让。好的,我们一起来写“跌”字,左边是一个足字旁,跟脚有关。 右边是“失去”的“失”。好的,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描一个写一个!
【板书设计】
24.司某某
一儿 众 光
登 弃 持
跌 击
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4 司某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