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法制史复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中国法制史X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古籍中“神农无制令而民从”的说法反映的是( )。
A.上古帝王在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而不恃法令
B.处于原始氏族部落阶段的人们头脑简单,只知服从部落首领的命令
C.无论何种意义上的法律在原始氏族社会均不存在,因为当时根本不需要法律 D.原始氏族社会还不具备产生国家法的条件,因而当时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规则是习惯法
答案:D
2、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是( )。
A.“刑名从商” B.“听命于某某”
C.“敬天保民” D.“明德慎罚”
答案:D
3、在中国法制史上“改法为律”者是( )。
A.李某某 B.商鞅 C.韩非 D.吴某某
答案:B
4、秦汉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 )。
A.大司寇 B.廷尉 C.理.大寺 D.刑部
答案:B
5、以下哪一部法典把《汉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首次冠于律首,改变了过去具有总则性质的内容“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的状况,使法典体例更为科学合理。( )
A.曹某某《新律》 B.晋《泰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A
6、唐律中规定,“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杀人而支解之”的情形构成( )。
A.不义罪 B.不道罪 C.不睦罪 D.恶逆罪
答案:B
7、宋代笔记《挥尘录》载一案例:张某某,字天隐,XX人。登进士。初尝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蜀人谙其民风。华阳县乡长杀人,诬道旁者,县吏受财,狱具,乃令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本案中张某某运用了下列哪一种断案方法?( )
A.《春秋》决狱 B.“五听” C.钩距法 D.众证定罪
答案:B
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罪名。
A.“谋叛” B.“奸党” C.“盗贼窝主” D.“谋反”
答案:B
9、复核各省死刑案件的制度在清朝是( )。
A.朝审 B.秋审 C.热审 D.圆审
答案:B
10、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贿选宪法”公布于以下哪个时期?( )
A.袁世凯任总统时 B.黎某某任总统时
C.曹锟任总统时 D.段某某任执政时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概括为( )。
A.圣人创制 B.上帝启示 C.刑起于兵 D.礼源于祭祀
答案:C、D
2、西周时期,丈夫把妻子赶出家门的七种理由即“七出”,包括( )。
A.恶疾 B.盗窃 C.无子 D.口舌
答案:A、B、C、D
3、关于商鞅变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商鞅改法为律,所制定之秦律是以魏国《法经》为蓝本的
B.商鞅在秦国推行什伍连坐,强化了社会治安保障
C.商鞅的“法治”主要体现为刑治,即轻罪轻刑、重罪重刑
D.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富强,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答案:A、B、D
自汉代以降,历代相沿有“秋冬行刑”的制度和做法,对此以下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段话充分阐释了他的司法审判理念。依着董仲舒的意思,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首谋者或牵头之人罪责最重,而行为人如果出于良善的动机,可以减轻其罪责。不可否认,此种理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其强调动机的特点使其容易滑向主观归罪。
(2)董氏的此种治狱理念在中国法制史上影响非常深远。从汉朝以降,历代司法制度及实践均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的倾向,如很多犯罪只要有预谋即成立,又如定罪量刑时重视“心”、“志”、“情”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古代司法富有人情味,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司法的擅断。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国法制史复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