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师德学习心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当今时代应当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习近平在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教育大会,我们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呢?具备良好师德修养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师德修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习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习主席又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建立一个正面导向的德智体美劳的评价体系,能明确对错好坏的评价尺度,能够通过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师道大爱。这方面,万世师表孔子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教育引导能直指根本,解决本质问题。孔某某《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这里,孔子论述的是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再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1926年,蔡元培先生给汇文学校题词: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以后汇文中学将其概括为“智仁勇”并作为校训。“智仁勇”,代表了儒家提倡的三种德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的中心为“修身”,也就是品德修养,主张一个人提高了品德修养,就能成为有用之才。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孔某某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在音乐的启示下,他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一定要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这就是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内容。他的这一套儒家学说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说到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我们说到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邻”。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提出来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师德学习心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