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形势与政策》小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发展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专业:小学教育
学习中心:云南泸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学号:未分配 姓名:马某某
【摘 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某某;同时提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我们地区在乡村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培养乡村人才、以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为补足相应短板,全面发展乡村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在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重塑乡村教育发展“新理念”,培育乡村教育发展“新风貌”,形成乡村教育发展“新格局”。发展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城乡关系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标志着城乡关系进入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城乡融合把城市与乡村看作是有机互补的整体,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功能互补、产业互补、文化互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从而推动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乡村的竞争力,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自由流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乡村教育应主动顺应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照“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通过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对乡村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服务乡村振兴。
要善于主动运用网络等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广大乡村,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就是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省已建立“云南教育云”网络平台,“城乡携手,同步课堂”已展开试点。通过“线上为主,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将名师、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教学点,常态化地开展面向学生的线上同步课堂和面向教师的线上培训,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构建乡村教育的智慧教育技术环境,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符合教育本质的智慧教育技术环境,可以促进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关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比如,***15人班额的阿保教学点,建成了具有精准实时反馈、资源智能推送功能的智慧教室,使师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联通世界,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乡村教育变革,探索回归教育本质的乡村教育新生态。鼓励乡村教师主动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构建符合时代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新生态。
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塑乡村教育发展“新理念”。乡村教育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此重塑教育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习者的生命质量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尊重其独立人格,促其全面发展,这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遵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学习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其学习内驱力,培养乡村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合有效,确保乡村教育大格局的形成,推动乡村教育健康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阻力。
【注释】
学习型乡村:让坚持学习成为一种乡村的生活方式,成为乡村主流化、主导性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并将乡村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系统都注入学习化的内涵,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乡村。
【参考文献】
[1] 《发展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作者:胡某某 , 时间:2019-05-06
[2] 张某某.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20):107-108.
[3] 吴某某,马某某.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新释[J].大连干部学刊,2019,35(11):30-36.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形势与政策》小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