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题型突破

本文由用户“你爱我便爱”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5-05 05:04:0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题型突破》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备战2021年语文中考题型突破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一、题型分析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题,是中考高频考点之一,它属于中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考查内容,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考查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

句子排序题

所谓句子排序题,就给出几个句子,要求重新排列顺序;

解答这种题型的要求是:层次清楚而分明。条理清晰。

解答这种题型的有效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排序。一读,是指在解答题目前,先通读给出的所有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这是解题的基矗二理,就是理清这维修站之间的关系。这下是解题的关键。一般说来,句子之间的关系有: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三排序,就是在前面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排好句子的顺序。

句子衔接排序题

(1)所谓句子衔接排序题,就是在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上入后面给出的几个句子;(2)解答这种题型的要求是:衔接自然,条理清晰。

二、常 见 考点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排序型,打乱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排好,考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另一类是嵌入式排序型,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句子,打乱顺序,要求考生排出正确的语序进行还原,抽出的这几个句子可以是连贯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三、学情分析

近几年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试题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面对这种题目,很多学生常常束手无策,望题兴叹,认为此类题目耗时太多,分数难拿。

四、备考指南

掌握语句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1、把握层次

2、理清顺序

3、分析语境

4、找中心句

5、抓关键词

6、辨析句式

五、方法详解

1、把握层次

解答衔接排序题,特别是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答题的快捷性和准确率,首先应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关系(句子间的关系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递进等)进行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局部句子间的关系有转折、因果、条件、主次等)进行细排。

例子1【2020**_*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同时,在景区的引领下,周边农家乐、采摘园、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蓬勃发展,近3年累计纳税7855万元,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②5年来,为创建5A,XX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协调指导,强有力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③此外,景区员工也增至253人,其中本地员工占总数的80%,有效促进了社会群体就业。

④古隆中景区创5A成功,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⑤如今,焕然一新古隆中景区已经成为弘扬诸葛亮精神、传扬三国文化的重要基地,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200万元。

A. ②③①⑤④ B. ④②⑤③①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⑤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④句在语义上总领全文,应为首句。②句是照应④句中的“政府搭台”,应为第二句。⑤句是古隆中景区创5A成功后的成果,应为第三句。③句中的“此外”与⑤句紧密相连,应为第四句。①为末句。故正确顺序应为:④②⑤③①。故选B。

例子2【2020**_*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某某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④是首句,紧接着分别写了三种画的特点③①,最后加以总结②.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据此可知答案为D。

故选:D。

2、理清顺序

一组句子组合在一起,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句子间需要一定的顺序。说明类的文某某要从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去判断;叙述类的段落从时间、事情的发展顺序去判断;议论性的段落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来判断。

例子1【2020甘肃XX等7市中考】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这个语段某某说明的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在形体、造字原则等方面的特点。③是领起句,②承接“最古老”作进一步说明,然后,①说明“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再说明“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①和②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即:③②①④;

故选:B。

例子2:【2020福建中考】《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历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②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

③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析】

第(3)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考虑选项三句中的层级关系,第③句是《离骚》表现的诗人的志趣;第②句还是停留在对《离骚》本身诗歌的文采、结构;第①句的内容则是整个浪漫主义诗歌;

所以,在层级上面的顺序基本能够确定是从小到大(逻辑顺序),③②①的顺序排序。接下来,就具体结合上下文进行验证。“丙”处之前内容上提及“比兴手法”“神话传说”“艺术想象”,所以接下来就是通过这些手法去表现内容,所以接③,故选 D.

3、分析语境

题干材料如果是描写抒情性的文字,则要仔细分析语段中的语境,把握语段中景物、色彩、气氛、写法等特点,感悟文字中所渗透的情调,考虑前后语句的语境是否相谐,格调是否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前一句是热烈的,后一句就不能是凄凉的,前一句是激昂的,后一句就不能是沉郁的。因此,在判断、斟酌句子的衔接与顺序时,若不注意这些细微差别,就无法快速找出正确的答案。

例子1【2020**_*考】下面是一副打散的对联。请根据已排定的部分运用对联知识,重新排序组合。(只填序号)(5分)

①夜雨挑灯②霁日寻芳③卧读(离骚》泪下④春宵载酒⑤闲歌《乐府》神怡⑥秋风闭户

上联:

下联:

【解析】熟悉对联知识及对联内容所描述的语境,根据对联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答案:上联⑥①③;下联②④⑤

例子2【2020**_*考】今年的中考,是一次特殊的中考。不管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面对是延期举行的中考,考生学业水平、心理状态都会经受更大考验。     。同时,家长、学校也要做好学生考试期间的心理疏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没有遗憾地完成每一场考试。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就能为考试蓄力,为未来加油

②越需要从容、主动地应对形势的变化

③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理性、自信的心态

④只要把多出来的一个月备考时间用足了、用好了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衔接式排序,要结合上下文思考。

首先要根据上文语境今年中考情况特殊(“面对疫情”“中考延期”)来确定首句③,②句的内容与③有并列的成分,应紧随其后,④和①构成条件关系复句,④在前,①就排在最后,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A。

4、找中心句

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XX排的。答题时,如果能依据这个中心话题,找出中心句,整个语段的衔接和排序就比较清晰了。中心句一般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首句或尾句确定后,再按照语句特点和逻辑关系对其他句子进行排序。

例子1 【2020**_*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通顺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

②也许有人会说,管它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行了。

③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当关,万夫莫开。

④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变得不再完整。

⑤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A.④⑥②⑤①③ B.⑥①③④②⑤ C.⑥③①④②⑤ D.④②⑤⑥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某某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在该坚定的事上,一定要做到坚定”,按照逻辑层次关系来写,首先通过引用著名作家张炜的写作,引出要做到坚定⑥①,紧接介绍坚定的巨大作用③,最后介绍了不坚定的巨大危害④②⑤.所以顺序为⑥①③④②⑤,据此可知答案为B。

故选:B。

例子2【2020**_*考】将下面几句话正确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

A.②④⑤⑥①③ B.③④⑥②⑤①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④⑥⑤②①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某某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毛主席的诗句的意境是很深的”,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②是首句,紧接着举了例子④⑥⑤,最后借用古语加以总结③①.所以顺序为②④⑥⑤③①,据此可知答案为C。

故选:C。

5、抓关键词

一些文某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关键性词语相承接,依据它们,就能快速地确定句子的前后顺序。这些相互承接的词语有:①关联词语;②表示承接关系的指示代词;③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④重复词语。

例子1【2020云南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

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

结果并不乐观。

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

以上。

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

的安身之处。

A.②⑤③①④ B. ②④①⑤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①⑤②③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运用排除法,逐项确定答案。先通读语句,知道大意,了解文体特征。然后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②或④可能为首句。再看哪些句子衔接比较紧密,④中“我们以为”与①中“现在认为”结合比较紧密,②中“记录”与⑤中“记录表明”与③中“相反”结合比较紧密,可以排除A、B、D。代入检验,确定答案。

例子2【2020**_*考】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一点光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英雄常在我们心中煽燃这一点光焰

②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

③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

④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在烛照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这个语段阐述的是“敬贤”的意义,④承接前文,点明原因,①围绕“光焰”进行具体解释,③承接①指出“这一点光焰”的作用,②点明“敬贤”的意义。即:④①③②。

故选:D。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6、辨析句式

一组句子在组成一段话时,需要保持句式的一致性,包括词语的词性、短语的类型前后照应一致。遇到这类句子,需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的对称性,找出相呼应的内容。

例1【2020**_*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某某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某某。_____

①民间认为,艾某某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

②平日里,两者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③这是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与民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

④每到端午,它们便强强联手,为人们的健康与信仰保驾护航。

⑤通常,艾某某要与菖蒲配对,菖蒲亦有芳香与药用的功效。

A.①⑤④②③ B.①③⑤②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④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某某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①句的“民间认为,艾某某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承接上文的“家家户户都要插艾某某”,故①句在首位。(2)“这是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与民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和①句的“艾某某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照应,故①③.(3)②④⑤三句都是和“艾某某”“菖蒲”相关,⑤句是总起句,指出二者配对关系,接着先是“平日里”情况,然后是“每到端午”情况,故⑤②④.故①③⑤②④,故选B。

故选:B。

例2【2020**_*考】下列材料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解析】

本题考查排序。材料的结构是总分结构,第一句为总句,然后分析ABC三处语句,A处“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是说生产玻璃消耗原料多,“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说明废玻璃的自然降解时间很长” ;B处“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是说废玻璃给人类带来的伤害;C处“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是说废玻璃会污染环境。这三个分句的关系排列与第一句“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排列为:ACB。

小结

语句衔接与排序的方法有:

一、把握层次

二、理清顺序

三、分析语境

四、找中心句

五、抓关键词

六、辨析句式

2020年全国中考句子衔接题型真题演练

【2020XX中考A卷】将下面句子填人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3分)

。 。 。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某某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②是中心句,生命的蜕变过程,按照这个过程介绍①,接着交代蜕变过程中最后的结果③④.所以顺序为②①③④,据此可知答案为A。

故选:A。

【点评】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2020XX中考B卷】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

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姥紫嫣红。

③鲜花、彩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XX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

②XX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

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④明朝的《花某某》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

A. ②①③④③ 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③2③ D. ④③②⑤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B.这段文字选自作家阿来的《可以生根的爱》。②“XX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引出“蜡梅”的话题;⑤的“惟其自然”与②的“自然”相衔接;①以“蜡梅”的名字为例具体说明⑤的“并不深究”;③和④按照时间先后分别以黄庭坚的诗注和明朝的《花某某》来证明①中“蜡梅”的正确写法。

故选B。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在答题时,碰到的疑难问题有时会卡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还需要大家沉着冷静,灵活、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获取灵感,在运用中机智操作,相信,今后碰到这类题型时,你一定会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小学线上教学与线下开学教学衔接计划
  2. 常见关联词分类
  3. 教师衔接教学计划(模板)
  4. 美丽的小XX岭教案设计
  5. 《一双手》教学设计
  6.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7. 第二章数据类型 问答题
  8. 《政治经济学》参考
  9. 八上古诗默写与赏析竞赛
  10. 《小岛》试讲稿
  11.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12. 《功能关系》教学设计
  13. 14.1.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14. 人物动作描写的句子
  15. 三年级拼写比赛
  16. 17.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方案2
  17.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18. 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衔接
  19.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_反比例
  20.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

以上为《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题型突破》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