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理媒介与第三空间: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研究进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地理媒介的兴起,城市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技术物品与符号表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传统的“虚拟/实体”二元论已经无法满足对地理学的研究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理论革新。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作为媒介研究与地理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正积极探索突破二元论的可能性。
本论文旨在梳理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以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并拓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建立在后现代和后人类思潮的影响下,强调动态关系性媒介与空间观。它以纹理、移动性、物质性和具身性为核心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来理解媒介与空间的复杂关系。
在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方面,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主要关注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混合空间政治以及移动媒介的混合空间体验。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的研究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媒介的空间表征与算法逻辑对空间政治的影响。混合空间政治研究则关注数字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移动媒介的混合空间体验研究探索了移动媒介对空间感知与体验的影响。
为了超越原有的二元论,本论文引入了“第三空间”概念,并认为物质性和具身性是媒介与空间之间本体论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概念的运用,可以推动国内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总之,本论文将梳理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旨在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并拓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同时,本论文借用“第三空间”概念,超越原有的二元论,认识到物质性和具身性在媒介与空间的本体论联系中的重要性。最终,本论文的目标是促进国内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二、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A. 纹理:理解媒介与空间的复杂关系
在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中,纹理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理解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纹理指的是媒介和空间中的各种元素、结构和关系的综合体,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媒介和空间的纹理是由各种实体和非实体的元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使用手机进行交流,也可以是间接的,比如通过数字媒介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社交互动。
通过研究媒介和空间的纹理,可以揭示媒介和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研究数字媒介的纹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空间表征和算法逻辑对空间政治的影响。此外,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纹***的行为和体验。
B. 移动性:探索媒介的流动性与地理空间的交互影响
移动性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探索媒介的流动性与地理空间之间的交互影响。在当代社会,人们通过移动媒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信息和进行交流。这种移动媒介的流动性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地理空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媒介的移动性,可以揭示媒介与地理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例如,研究移动媒介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的移动行为和空间感知。此外,研究移动媒介的流动性还可以揭示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混合空间体验和社会政治的关系。
C. 物质性:研究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性是指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在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中,研究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媒介与空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媒介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例如,研究数字媒介的物质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字化时代技术物品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和配置产生的影响。此外,研究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还可以揭示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物质表征和算法逻辑对空间政治的影响。
D. 具身性:关注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的关系
具身性是指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之间的关系。在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中,研究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媒介与空间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的关系,可以揭示媒介对个体身体感知的影响和改变。例如,研究移动媒介的具身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移动媒介对个体身体感知和空间体验的影响。此外,研究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的关系还可以揭示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具身表征和算法逻辑对空间政治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的研究,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提供参考。这也有助于拓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促进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三、主要议题与研究框架
A. 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探讨数字化时代媒介的空间表征与算法逻辑对空间政治的影响
随着数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还承载着空间的表征和塑造。在这一议题中,研究者关注数字媒介如何通过表征和算法逻辑来影响和塑造空间政治。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标签,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推荐算法,都会对个体和群体的空间行为和空间认知产生影响。
研究者还关注数字媒介如何改变传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界限。传统上,地理空间被视为实体和物理存在,但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使得地理空间变得更加模糊和流动。数字媒介的虚拟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地理空间可以被重构和重新定义。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数字媒介对地理空间的重构和重新定义对空间政治的影响。
B. 混合空间政治:研究数字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混合空间是指数字媒介和实体空间相互交织和融合的空间形态。在这一议题中,研究者关注数字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如何影响社会政治。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同时存在于虚拟和实体空间中,这种混合空间体验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还关注混合空间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数字媒介的普及和使用改变了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的方式。通过数字媒介,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参与社会和政治议程。然而,数字媒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如信息过载、信息不对称和网络暴力。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数字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如何影响社会政治,并探索如何应对相关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C. 移动媒介的混合空间体验:探索移动媒介对空间感知与体验的影响
移动媒介是指可以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媒介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移动媒介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在这一议题中,研究者关注移动媒介对空间感知和体验的影响。
移动媒介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和分享信息。通过移动媒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获取和共享空间相关的信息。移动媒介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使得空间感知和体验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动态化。
研究者还关注移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移动媒介的普及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通过移动媒介,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购物、娱乐和社交活动。移动媒介还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使得社会和文化活动变得更加流动和灵活。
通过研究移动媒介的混合空间体验,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移动媒介对空间感知和体验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利用移动媒介来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混合空间政治和移动媒介的混合空间体验的研究,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为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相关议题和研究框架,以拓展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四、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潜在方向:第三空间
A. 第三空间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研究中,"第三空间"被引入作为超越传统"虚拟/实体"二元论的概念。第三空间是指由媒介与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空间形态。它旨在强调媒介和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超越了传统的物质/非物质、实体/虚拟的二分法,将媒介与空间视为一体。第三空间被认为是媒介与空间的交叉点,是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三空间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虚拟/实体"二元论无法完全涵盖现实生活中的媒介与空间的复杂性。第三空间的概念强调了媒介与空间的互动性和相互依赖性,将媒介视为创造和塑造空间的重要力量。这种新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索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理解媒介如何影响和改变社会空间的构建和使用。
B. 物质性与具身性对媒介与空间的本体论联结
在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中,物质性和具身性被视为构成媒介与空间本体论联结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性强调了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媒介技术的物质性不仅仅体现在其实体形态上,还包括了媒介技术所使用的物质资源和能源等方面。媒介技术的物质性与空间的物质性相互依赖,共同构建了社会空间的物质基础。
具身性则强调了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之间的关系。媒介通过具身性影响个体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个体通过与媒介的互动和使用,与空间进行了更加直接和身临其境的联系。具身性使得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互动,也为媒介与传播地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
物质性和具身性的本体论联结使得媒介与空间不再被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实体,而是彼此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的。媒介通过物质性和具身性的表达,创造了新的社会空间形态,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使用方式。这种本体论联结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媒介与空间的动态关系,推动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C. 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的推进
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理论建构。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作为媒介研究与地理学研究的交叉领域,需要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推进对媒介与空间关系的研究。
跨学科的研究可以从多个维度推进媒介与空间的理论建构。首先,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可以借鉴社会学、文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解释媒介与空间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其次,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可以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学科进行合作,研究媒***的作用。此外,媒介与传播地理学还可以与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等学科合作,探索数字媒介与空间的交互方式和技术支持。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理论建构,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介与空间的关系,推动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这种理论建构的推进有助于拓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并为媒介与空间的研究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通过对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的梳理,本论文旨在为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提供参考,并且希望能够拓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另外,本论文还借用了“第三空间”概念,将其视为超越二元论的潜在方向,并认为物质性和具身性是媒介与空间之间本体论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本论文的目标是促进国内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梳理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旨在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拓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在地理媒介的兴起和二元论的不足下,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作为媒介研究与地理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正在积极探索突破二元论的可能性。
在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研究中,纹理、移动性、物质性和具身性被确定为核心概念。纹理理解了媒介与空间的复杂关系,移动性探索了媒介的流动性与地理空间的交互影响,物质性研究了媒介技术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身性关注了媒介与个体身体感知的关系。
主要议题与研究框架主要聚焦于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混合空间政治以及移动媒介的混合空间体验。通过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的空间表征与算法逻辑对空间政治的影响,可以探讨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之间的关系。混合空间政治研究数字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可以揭示数字媒介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另外,研究移动媒介对空间感知与体验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移动媒介对个体与空间的交互关系。
本论文还借用了“第三空间”概念,将其视为超越二元论的潜在方向。第三空间的概念及其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虚拟/实体的二元对立,探索媒介与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物质性和具身性构成了媒介与空间的本体论联系,通过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的推进,可以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媒介与第三空间的研究对于推动媒介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促进学术对话和拓展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为媒介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希望本论文可以为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交流提供参考,并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为《地理媒介与第三空间: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研究进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