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数据类型 教学设计 - 副本

本文由用户“fuyouyou”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3-27 12:24: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变量与数据类型 教学设计 - 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变量与数据类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前两节内容出现的“int”

那么“int”的作用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变量与数据类型”

2、下发课本的例子:“计算花某某量.py”源程序文件到学生电脑的桌面

3、引导学生任意修改程序中m的值,提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同学运行程序的结果是小数的?



1、回答问题,看书;听课

2、打开“计算花某某量.py”,并运行,查看结果

3、学生任意修改程序中m的值,并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1、帮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并借此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体验课本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3、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运行结果都是整数?

引出新课的内容:常见的数据类型





二、讲授新知



1、展示课件,询问学生“整型”数据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表示?

归纳整型数据的特点,问学

生:浮点型数据有什么特点?

3、归纳浮点型数据的特点,并让学生打开课表14页,做“实战场”的练习:运行 “计算花某某量.py” 程序后,分别输入语句 type(m) 和 type(n) ,看看运行结果

布置练习:分别执行语句

type(1) 和type(1.0) ,看看结果是否相同?

5、问学生两个语句结果分别是什么?

提问:字符串有什么特点?用

什么表示?

归纳字符串的特点,并布置练

习:在 python 中输入a = 1,

b = '1',再分别执行语句 type(a) 和 type(b) 查看运行结果是否相同?

询问学生结果

提问列表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归纳列表的特点



(1、2)听课,在课本寻找答案,回答问题

学生运行“计算花某某

量.py” 程序,做练习,观察结果

学生做练习,观察结果

5、学生回答

6、在课本寻找答案,回答问题

7、学生执行语句

>>> a=1

>>> b='1'

>>> type(a)

>>> type(b)

观察结果,回答问题

8、在课本寻找答案,回答问题



(1、2)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观察结果,

检验变量m和n的数据类型,了解type()语句的用法

(4、5)让学生知道1和1.0数值大小相等,但数据类型不一样,并对比整型和浮点型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

案,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7、学生体验整型和字符串的区别,以及加深对字符串特点的印象

8、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探究新知



9、借助课本两个列表的例子让学生学习

例1:

>>> colors=['red', 'orange', 'yellow', 'green', 'cyan', 'blue', 'purple']

>>> colors[3]

'green'

讲解colors[3]的结果是’green’的原因

10、

例2:

>>> list1=[1, 2, 3, 4, 5, 6, 7]

>>> list1[1:4]

[2, 3, 4, 5]

让学生体验,执行例2 的语句

讲解运行结果与课本不一样

的原因

并引出列表 list[m: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3、14)温故知新,通过之前学习的内容,解释变量和赋值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变量:使用前赋值,可以被读取和改变

赋值:“变量=表达式”,右边的值给左边变量

3、整型:正、负整数,用“int”表示

4、浮点型: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用“float”表示

5、字符串:给文本添加引号创建字符串,用“str”表示

6、列表:有多个值,用逗号分隔在方括号内,列表的值从0开始索引,list[m:n]输出结果不包括list[n]



学生跟随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梳理知识脉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变量与数据类型 教学设计 - 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