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培养方案

本文由用户“lmm80748208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26 13:53:3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畜牧学培养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 ***:--

( 一级学科代码:0905 授农学学位 )

一、学科简介及学科方向

我校畜牧学一级学科是在原有的两个二级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2000年)”和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05年)的基础上,于2017年由国家批准设置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以“特种畜禽生产、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并与生态保护理念融合发展”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特色优势,突出本学科与其它农业高校畜牧学学科在内涵上的鲜明特色及教科研优势,完善国家在农业新战略布局下特种畜禽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强化特种畜禽生产及其野生资源的生态保护理念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服务国家特色畜牧产业、生态经济、特色经济、大健康产业发展。

学科主要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特种畜禽,以及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野生动物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目前设置有3个学科方向:

(1)动物遗传育种学:包括动物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遗传评价,动物遗传与生产性能、亲缘与进化、近交与杂交、抗性育种、分子育种与遗传性疾病等基础研究;动物优化选育与繁育控制技术研究;繁育规律与生理机制特异性、驯养与遗传多样性恢复的研究。

(2)特种动物科学:包括特种畜禽的生殖调控理论与技术,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配制,各生物学时期营养需要及调控技术;以及其产品功能用途、加工利用、质量检测、分类鉴定等领域科学技术;野生动物(含动物园)救护、迁地保护的繁育、生理、营养与饲料、救护等理论与技术。

(3)动物疾病防控:包括动物普通病及人畜共患病诊治、病毒病监测与防控、寄生虫与宿主适应性进化研究、迁徙与疫病扩散研究、细菌病诊治技术、细菌耐药性研究、疫苗及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备技术及野生动物救护技术。

本学科具备国内特种畜禽、野生动物救护繁育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师资力量、实验室硬件条件;目前学科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96%,45岁以下教师占67%,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人才结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特种畜禽、经济野生动物领域均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体系,良好的培养环境与科研条件,保障了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目标

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以特种畜禽生产和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为特色与优势,培养的人才面向不同需求,既能满足特种畜禽驯养、遗传育种、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治,以及产品开发与利用的产业需求,培育出能够满足国家与地方畜牧业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也能够满足野生动物保护,拓展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生物多样性、迁地和离体保护途径需求,培养能够满足国家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与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学科视野;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听、说能力。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特种畜禽科技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其野生资源人工驯养、救护繁育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本学科致力此类人才培养,全国独树一帜,以填补此领域亟需的人才培养空缺为最终目标。毕业生可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也可在特种畜禽企业、动物园、救护中心等单位从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9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版)

中***

选读



10

遗传学报

中***

选读



11

遗传

中***

选读



12

中国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选读



13

动物学报

中***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

选读



14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

选读



15

兽类学报

中***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兽类学会

选读



16

黑龙江畜牧兽医

**_*;**_*

选读



17

外文相关期刊及其它相关中文核心期刊



选读



备  注:填写选读或必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畜牧学培养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