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数进位加法说课稿(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数进位加法》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多味的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超市购物活动为素材,出示两种帽子和两种手套的价格图和书中小伙伴的购物计划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手套计算价钱,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进位加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加法的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进位加法这一新知中。学生在自主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小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堂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数的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小数加减法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而生活中大量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尤其是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小数进位加法的过程。
2.理解并堂握小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会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计算方法间的联系,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整数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对齐”,掌握两位小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时,竖式的书写和计算。
四、教学模式
(一)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交流购物经历,接着出示书中的情景图时,让学生帮书中的小伙伴计算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的价钱?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二)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小数进位加法
12.55+5.65=18.2(元) 45.8+10.35=56.15(元)
12.55 45.8
+ 5.65 +10.35
18.20 56.15
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数进位加法说课稿(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