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理解信任是前提 找准原因是关键——问题学生教育三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理解信任是前提 找准原因是关键
——问题学生教育三案例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不问原因地一味批评,事出必有因,应该充分理解信任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成功解决问题。
案例一
案例的基本情况
姓名:周某某 性别:男 年龄:15岁 班级:初四(3)班
家庭背景:父母是农民,家庭经济一般,4口人,该生有一个姐姐,父母对该生非常疼爱。
问题行为描述
该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往,行为偏古怪,学习态度忽冷忽热,经常有抄袭作业或完不成作业现象发生,课上经常开小差,不听讲。课下和同学交往较少,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吵架。
具体研究报告
家庭状况:一般家庭,经济不很富裕,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偏溺爱。
身体状况:身高1.69米,体重52千克,身材消瘦,健康状况良好,体育成绩优秀。性情古怪,性格偏激,智力正常,毅力坚强,自强心重,有自卑心理倾向。
教师报告:对该同学观察发现,该生性格内向,平时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发脾气或和同学吵架,学习态度忽冷忽热,经常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课上听讲不认真,经常开小差、做小动作,有时甚至睡觉。
通过和其父母交流了解到该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一家人都很疼爱他,在学习上他也是全家人的骄傲。上了初中后他的成绩一直不突出,性格变化较大。
有一次物理划分小组他就是不愿意和物理课代表一组,为此还和老师大吵大闹。还有一次该生因为单元检测成绩不理想,竟然放弃了学习,作业不做,课上睡觉。
与其谈话发现,该生比较要强,小学成绩好,家人老师都对他很好,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在家里就是“小皇帝”,自从上了初中,成绩一天天退步,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家人对自己也有所不满,该生感到很烦恼,脾气也暴躁了,不愿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好的。
行为原因分析
家庭原因:对该生过于溺爱,缺乏挫折教育。
学校原因:对学生的过去不了解,在学生出现困难时没有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社会原因: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定优劣。
个人因素:性格内向,对遇到的烦恼不能正确对待,遇到问题不会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不会寻求帮助。
辅导策略和教育过程
通过调查了解问题的原因所在。
经过观察和谈话了解,弄清了该生的主要原因是初中和小学的成绩差别较大,失去了头上的“光环”,从而引起行为的变化。
建立信任感
通过谈话,老师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初步获得学生的信任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关注着他,老师希望看到他的转变,相信他能学好。和该生达成协议:只要课上该生举手,我就让他回答问题,后来我们做到了。
激励疗法
我告诉该生“自己失去的东西只能自己拿回来”,对学习好的同学我们不能只是嫉妒,我们要努力赶超,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该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但学习成绩提升很快,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大方了许多,能和同学交往,和老师交流,对自己的前途和人生也都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案例二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姓名: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15岁 班级:初四(4)班
家庭背景:父母离异,该生跟随其姥爷生活,其姥爷也是一个人,经济一般,家离学校较近,所以该生跑校。
二、问题行为描述
该生虽然家庭教育缺失,但是平时和同学交往正常,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性格外向。但是从寒假开学以后,该生变化较大,上学经常迟到,课上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有时完不成,有时抄袭。
三、具体研究报告
家庭状况:父母离异,该生本该随母亲生活,但是其姥爷家离学校较近,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到所有人都在关注他。
六、教育效果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生有了明显变化,上课不再迟到,课上不再睡觉,听讲认真,学习努力,课余时间他不再贪玩,而是复习自己没有考过的2B2C科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生补考的科目全部合格,并且中考成绩优异,顺利升入了理想的高中。
在以上的案例中,面对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如迟到、完不成作业、上课睡觉、课上开小差等,我没有简单的批评处理,而是理解学生肯定事出有因,在学生信任的前提下寻找学生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真情实感地关爱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当学生美好向善的心灵之窗打开之后,定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努力向上,奋发而为,取得超乎我们想想的成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理解信任是前提 找准原因是关键——问题学生教育三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