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一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中物理新教材(鲁科版)
《必修1、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教材特点与教材编写意图
第一部分:教材特点与教材编写意图
回顾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研制
回顾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变化
/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集中体现了学科
的育人价值,是“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教材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
修订版教材: 落实基础性、选择性
/
课标有要求、有建议,在教材就有落实,如:
例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能定理。
/
教材的编写,为教 学中落实《课标》的这 一建议提供了支撑。
2.2教材努力保障学科素养落地
物理学科努力通过教材的 实施,为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 作出积极的贡献。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
教材增设“素养提升”栏目进行提示,是对教学过程落实学科素养培育的强化。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的培育,教材在内容结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习题选编等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教材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素养的发展
每章设 “导入” 部分,以 问题情境引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
每一节的编写,也是以问题情境引出本节的内容。
修订版教材的每一模块编写,始终注重让学生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形成某些物理观念。
如《必修1》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必修2》主要让学生形成能量观念、深化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修订版教材努力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发展科学思维素养。
如《必修1》是通过力、速度、加速度等核心概念的建立、质点运动问题的解决、力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等,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必修2》通过功、能等核心概念的建立、功和能问题的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3. 教材的课后练习促进学科素养达成
教材重视例题、习题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和方法用于解 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解决实际问题通常要经历两个主要环节:
一是把实际情境联系相应的物理知识,将实际情境转换为相应的物理情境(理解建构)、建构物理模型(抽象建构);
二是针对物理情境、物理模型应用相应的工具(数学、物理等)求解。
每一道例题旁边都设置 “策略提炼”进行指导。
从《辞海》字面解释来看,“习题”与“考题”的功能应是有区别的。
习题的功能:
建构功能——概念、规律、知识框架
培养功能——能力、素养、良好习惯
考题的功能:
测量功能——评价、甄别、公平选才
诊断功能——导教、导学、指导教学
根据习题和考题的功能不同,教材针对学业质量水平,设置 分层、递进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达成。
节 练 习定位帮助建构、理解巩固、思维发展;
章末练习定位复习整合、强化综合、多元发展;
单元检测定位自我评价、诊断矫正、促进反思。
“节练习”给出不同 水平的习题:
必修教材中设计了1-2 水平(黑色标号)、3-4 水平(红色标号)和标有“*”的习题(有一定难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做)。
练习并不是都选用高考的题型,而是从“习题”的角度进行设计,注重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
“章末练习”设有几个板块 :
科学认知:有选择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综合复习、巩固该章的概念及规律等;
科学辨析:主要是简答题、说明题等,旨在提升学生在科学建模、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或质疑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是实验题,通常出现在该章有学生必做实验的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方法、
3、经历建构重要物理概念的过程、
4、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5、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根据2017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的设计,《必修2》属于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为全体高中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
物理必修2
主题一: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主题二: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主题三: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2教材内容的重点:
1、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
2、领略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多重视角;
3、体会机械能守恒的思想;
4、感悟曲线运动问题解决中化繁为简的研究方法;
5、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一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