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江铃希望学校 刘某某 ***
《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角的大小的基础上才进行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操作性课题。本节课中数学概念较多,如量角器上1°的认识、认识中心点、认识内外0°刻度线等,语言抽象,而我班学生基础弱,这又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前关于怎样避免教学时过程过于枯燥,怎样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我思量了较多时间。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教学难点是怎样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不同角的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具体的量角方法就是量角器上有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角的重合,再看内外刻度线来准确读出度数。本课时在认识了角的度量单位后,用量角器量角重合读数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的,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难点上——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不同的角,并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因由此教学考量,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是引入课题。
我创设了男女生比赛画角和师生比赛画角的情境,“谁画的角更大呢?”,激起学生学习量角的强烈欲望,营造学习氛围。
第二层是本课时的重点之一——认识量角器。它是下一层次教学内容的基础。
我将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放在找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准备先从认识度量角的单位、再认识半圆180°的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最后找量角器上大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法,也有读数不正确的情况存在。经过反思后,认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准备还不够充分。教学本课之前,没有考虑到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好量角器,更没有想到要强调量角器的质量和规格。教学时就发现一大部分学生的量角器不规范,刻度数有所相差、刻度不清楚等,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测量角的度数。
二是教学细节还没有落实到位。在观察量角器时没有给出足够时间让大部分同学观察、交流讨论,以致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不熟悉,使用起来不顺手。在量角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尝试的时间和探寻的引导也不够。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量角,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顶点怎么和中心点重合操作简单,但要把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也要在量角器刻度之内,操作起来就不容易了。而分清内外刻度线更是困难,但它又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关键。
三是练习不够。由于课堂时间问题,掌握了量角方法的学生,操作时也不熟练,耗时且准确率达不到百分百。还没掌握量角方法的学生,更需要在多个练习当中尝试纠错。
四是量角后做题不规范,审题不清。∠1=60°,不写角度量的单位°,对角度量单位意义的认识不清晰,做题习惯不好。
以上教学完新授课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以求最终达到角的度量的教学目标,攻破本课时重难点。
一是不断鼓励学生尝试量角,熟能生巧。
二是引导学生谈自己量角时的步骤经验,让学生巩固内化量角知识。
三是关注后进生,查缺补漏,逐个攻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