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才工作会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聚天下英才共建嘉兴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开展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
人才强市步履坚定,形成了战略引领的高度自觉。2004年以来,市委先后3次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确立人才强市战略,迭代出台两轮人才新政,党管人才的领导力全面增强,形成了大抓人才、大兴人才的浓厚氛围,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2020年,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作出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为人才强市战略注入新内涵、锚定新坐标。“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财政人才投入占比均实现翻番,R&D占比达3.31%,列全省第二位,投入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机制优势、先发优势。近三年,我市实现省对市人才工作考核“三连优”,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人才平台提能增效,构筑了创新体系的硬核支撑。嘉兴高标准打造高能级平台,形成了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北理工长三角研究生院为代表的校地合作型平台,以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型平台,以中电科36所、斯达半导体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型平台等三大特色平台体系。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的效应已经形成,杨小牛院士担任中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陆军院士担任***院长;南湖实验室引进集聚张某某、王某某等6个院士团队,浙大嘉兴研究院聘任高翔院士担任院长等,有效强化了科技创新硬支撑。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我市创新指数连续3年位列全省前三位,收获了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
人才队伍集聚裂变,增强了产业蝶变的内生动力。嘉兴全谱系、全链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引进体系日益完善,“塔尖高耸、塔身丰富、塔基稳固”的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国家引才计划、省引才计划、省领军型团队、省海外工程师等核心指标近年来稳居全省前三,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提升至30.5%,年度新增就业大学生数突破1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23万人。人才的加速集聚激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64.8%,列全省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分别增加至2416家和6064家,全部实现三年倍增。
人才改革精准破障,创造了体制机制的比较优势。嘉兴创造性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同时,系统化推进组织体系改革,率先建立年度党委(党组)书记领办重点人才工作项目清单制度,率先在市级部门增设(挂)人才工作处,***(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人才工作组织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有效提升。数字化推进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建设“人才e点通服务云平台”,为全省“人才码”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模板;创新打造“活动引才”特色应用,在“浙里人才管家”上线,全省推广使用,“嘉兴人才码”长期排名浙里办本地应用活跃度榜首。
人才生态迭代升级,擦亮了近悦远来的城市名片。嘉兴坚持把生态作为人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成全省首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智立方”,举办全省首个人才日活动。特别是去年,通过人大审议将5月18日确定为嘉兴人才日,从一场人才活动升级为一个城市节日,以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嘉兴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地级市第五位、全省第三位。此外,发起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建成启用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等“一楼三园”标志性工程,升格举办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有效提升了嘉兴人才工作的辨识度和显示度。不久前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撬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授权松绑为主要手段,通过打造一批人才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场景,紧盯实际需求推动精准授权,聚焦难点堵点推动松绑减负,破解人才发展难点堵点,加快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强化更全要素的支撑保障,进一步形成生态涵养优势。把人才生态作为全方位引进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的着力点,通过擦亮爱才之城、暖心之城、活力之城三张名片,持续优化人才生态。
人才成就了今天的嘉兴,也必将成就嘉兴的未来。嘉兴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新篇章,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人才工作会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