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沉降量计算方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下面计算沉降量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所推荐的,简称《规范》推荐法,有时也叫应力面积法。
(一)计算原理
应力面积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i-1-z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理论上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表示为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n--地基压缩层(即受压层)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的距离(m);
αi、αi-1--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4-1。
表4-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通过中心点竖线上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z/B
L/B
1.0
1.2
1.4
1.6
1.8
2.0
2.4
2.8
3.2
3.6
4.0
5.0
>10
0.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1.0000.9970.9870.9670.9360.9000.8580.8160.7750.7350.6980.6630.6310.6010.5730.5480.5240.5020.4820.4630.4460.4290.4140.4000.3870.3740.3620.3510.3410.3310.3220.3130.3050.2970.2890.2820.2760.2690.2630.2570.2510.2460.2410.2360.2310.2260.2220.2180.2140.2100.206
1.0000.9980.9900.9730.9470.9150.8780.8400.8010.7640.7230.6940.6630.6330.6050.5800.5560.5330.5130.4930.4750.4590.4430.4280.4140.4010.3890.3770.3660.3560.3460.3370.3280.3200.3120.3040.2970.2900.2840.2770.2710.2650.2600.2550.2500.2450.2400.2350.2310.2270.223
1.0000.9980.9910.9760.9530.9240.8900.8550.8190.7840.7490.7170.6860.6570.6290.6040.5800.5580.5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值Ss不大,但如果是塑性指数较大的、正常固结的软粘土,尤其是有机土,Ss值有可能较大,不能不予考虑。目前在生产中主要使用下述半经验方法估算土层的次固结沉降。
图4-9为室内压缩试验得出的变形S与时间对数lgt的关系曲线,取曲线反弯点前后两段曲线的切线的交点m作为主固结段与次固结段的分界点;设相当于分界点的时间为t1,次固结段(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的斜率反映土的次固结变形速率,一般用Cs表示,称为土的次固结指数。知道Cs也就可以按下式计算土层的次固结沉降Ss:
式中:H和e1分别为土层的厚度和初始孔隙比;
t1对应于主固结完成的时间;
t2为欲求次固结沉降量的那个时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沉降量计算方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