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四季之美 含2课时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四季之美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第1、2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捕捉细小事物,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来细致表达细腻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10个生字。 理解“闲逸”“和谐”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物中的色彩美、动态美,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并能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捕捉细小事物,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表达细腻情感的写作方法,尝试仿写。
4.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养成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美好瞬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歌咏四季之美,是自古及今文学家的同好,但因作家个人气质、心境的不同而各有所爱,各有所感。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起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齐读课题。
2.简介清少纳言。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可以通过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解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4.习字教学“黎”和“漆”,学生练某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读准了,生字也学会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四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做争取一字不错。
2.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在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时候?
3.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4.四季景致各有各的美,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季节的美景呢?
5.指名汇报。
6.真是各花入得各人眼,不同的景物会勾连起每个人不同的情怀和感受,感受不同,自然各人的选择也就不同。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秋天的景致。
四、感受秋之美
作者说,秋天最美是黄昏,这个秋天的黄昏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词句,画出来,想一想,可以简单的写点感受和发现。
1.重点理解“急急匆匆”等词语理解美在“动人”。
(1)归鸦背日,倦鸟投林,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是爱的归宿,是永恒的牵挂。(2)朗读领悟、感受。
2.重点理解“比翼而飞”等词语理解美在“感动”。
(1)候鸟,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飞南飞北。雁是有灵性的,这是一只团结友爱的队伍,它们团结互助,才能飞越千山万水。
(2)朗读领悟、感受。
3.重点理解“风声、虫鸣”等词语理解美在“叫人心旷神怡”。
(1)理解词语“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这风响虫鸣使得秋天的夜晚清凉而舒畅,在这样的交响乐曲中,心都放飞在了旷野里,愈发令人心旷神怡。
(3)朗读领悟、感受。
五、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配乐齐读共赏秋之美。
2.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作者的身边,同她一起静静的欣赏着秋天黄昏之美吧。(引背)
六、学习写法,尝试仿写
1.秋天的黄昏如此美丽,作者选取了归鸦、大雁、风、虫(板贴)这几个常见的景物,细致的描绘了黄昏之美,同学们仔细地研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怎么把这些景物写得如此深入人心呢?
(1)动态美
夕阳静静的斜照XX、夜幕降临这是描绘的静态全景,在这样的静态全景画面里,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这些寻常景物富有美感的动作,这便是景致里动态的美丽。
(2)情感美
真情实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让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秋之黄昏的美丽。这就是蕴藏在景致里的情感美
2.尝试仿写。
(1)这些常见的景物,由于作者细心地观察,细腻的感受,细致的描写,就把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惯的景色,作者却观察入微,描写细致。回顾课文,你们有哪些收获或启发?
2.学生交流收获:
(1)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简单;
(2)作者善于抓住细小景物;
(3)活用动词,动静结合;
……
3.总结:四季景致,信笔拈来,结构清晰,动静结合,语言简洁,温婉细腻, 给人一种回味悠长、宁静祥和的感知,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每个人的体验不同自然感受就不尽相同,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眼中的四季。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写一写你眼中四季之美,题目自拟。
3.推荐阅读周作人翻译的版本《四时的情趣》。
板书设计
略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四季之美 含2课时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