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教材分析
三江源地区作为本章学习的重点,有两点考虑:一是三江源地区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汇水区,是该区域高海拔地势、高寒气候与多雪山冰川、多湖泊和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是非常典型学习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素材。二是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性的地理区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最大的天然湿地、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敏感的地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
(3)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提出问题:
(1)视频中介绍的三江源是指哪三江?
(2)你能说出三江源的位置吗?
(3)国家在哪些方面保护三江源?
承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观看视频,思考交流
影像资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探究新知的学习中去
活动一:探寻三江源
1.读图,分析归纳三江源的位置
(1)展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图
/
(2)三江源是是长江某某、黄河源区、澜沧江某某的总称。
2.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
(1)出示三江水源量图,引导学生分析:
/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
追问:为什么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却能成为“中华水塔”呢?
(3)分析三江源的水源来源:
(4)出示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3.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1)合作探究一.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阅读下图,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2)合作探究二.追溯*_**,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补充: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 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
②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了比较困难。
(3)合作探究三.阅读下表,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
1.读图分析: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位于北纬31°~36°,东经89°~102°之间。
(2)析图认识三江源中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
2.析图归纳:
(1)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
(2)读图发现:三江源地区流经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C.黄河、澜沧江、怒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2.*** )
A.河流 B.湖泊、沼泽
C.地下水 D.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3.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湖泊面积缩小 ②湿地面积扩大 ③草场退化严重 ④水土流失加剧
⑤虫鼠猖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我国设立三*** )
A.防止水源污染 B.禁止乱捕滥猎
C.增加木材蓄积量 D.保护生态环境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