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重点实验训练

本文由用户“zzpabcd”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8-28 07:45:2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化学教材重点实验训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材重点实验

实验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_**三模改编)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沸腾”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第1题图

(1)组装器材时,正确的组装顺序为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图甲中组装器材时有一处不合理,请你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1可知,实验中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__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的温度计.

表1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和小红选了初温不同的水同时开始实验,请你根据图像分析,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的是初温________(选填“较低”或“较高”)的水.

(4)若小明和小红选了初温相同的水同时开始实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分析,其中水质量较大的图像为________(选填“a”或“b”).

(5)在水温升高到96 ℃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2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7 min后停止读数;在第6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__℃;

表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6

97

98

98

99

99



99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逐渐停止了沸腾,这说明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从上表中可知水的沸点是99 ℃,由此可知当时水上方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第2题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

(2)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计时,第3 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由下表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___(选填“A”或“B”)图.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5)小明和另外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某某,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像为________(选填“a”或“b”).

实验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 (XX改编)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3题图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________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图中∠r是_______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次数

1

2

3

4

5

6



∠i

20°

30°

40°

50°

60°

70°



∠r

20°

30°

40°

50°

60°

7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6)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

(7)在图甲中若将光线贴着纸板NOF沿记录的反射光线射向O点,发现反射光线和纸板上记录的入射光线重合,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

4. (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60°

60°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第4题图

(2)陈某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陈某某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某某,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

实验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第5题图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

6. (XX改编)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__;



第6题图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取一支________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从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代替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再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放置,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1”“A2”或“A3”).

(5)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序号

1

2

3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蜡烛A由近及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

(7)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消除这个影响,可换用更________的玻璃板.

实验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 (XX)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第7题图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XX)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8题图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 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 (XX)小明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第9题图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______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_______.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0 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________(选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得清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到蜡烛位置__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矫正.

10. 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第10题图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________上.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未画出),这个像一定是______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用此成像规律制成的.

(3)在把蜡烛逐渐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像逐渐______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逐渐______.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呈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5)当把蜡烛移到42 cm处移动光屏,此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观察到像.

(6)用蜡烛做实验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呈在光屏中心,可将________(选填“蜡烛”或“透镜”)向上调节.

11. (XX改编)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物距u(cm)

60

50

35

30

20

19



像距v(cm)

12

12.5

14

15

20

21.1



物距u(cm)

18

17

16

15

14

12



像距v(cm)

22.5

24.3

26.7

30

35

60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当u=60 cm时,光屏上成________(选填 “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当u=25 cm时,像距v应该在________(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 cm范围内. 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________(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二、力学实验

实验5 测量固体的密度

12. (XX)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12题图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XX衡.

(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40 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的总体积为60 cm3,则小物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小物块的密度ρ=________g/cm3.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物块的密度,如图丙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第12题图丙

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为20 cm3.

②将小物块轻轻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上升至V2为35 cm3.

③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上升至V3为40 cm3.

由以上测量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m=______g.物块的体积V=________cm3.物块的密度ρ=________g/cm3.

14. (XX改编)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

(1)测小石块的密度

①天平放置于________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第14题图

②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③若考虑小石块放在水中时会吸水,则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测小瓷杯的密度

如图丁某某,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则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ρ杯=________________(用V1、V2、V3 和ρ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 (广东 )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第15题图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________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________往天平的右盘____________(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 g,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m3.(ρ水= 1.0×103 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 g,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实验7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0.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第20题图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________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5)在乙的基础上把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这一结论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8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6. (XX改编)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第26题图

(1)实验前首先应在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________.

(2)比较A、D和F三次实验,可以研究浮力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3)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 V;此时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由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 W.

 

丙 丁

第36题图

(5)完成上述测量后,不用电压表,用如图丁某某的电路也可测量已知额定电流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额,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实验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________.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光的直线传播习题
  2. XX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试卷
  3. 中考预测实验
  4. 人教物理八上4第3节平面镜成像[郑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5. 小练习--物理41
  6. (3)1120 教基〔〕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印50份)
  7.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8. 实验报告模板
  9.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10. “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可视化报告
  11. 主减速器的装配和调整实验报告
  12. 小学综合科2020年春季开学前线上学习与指导活动方案
  13.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14. 第一次作业 建立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贡献的理解
  15. JAVA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20
  16. 《弹力》教学反思
  17. 《金属钠的性质及利用》教学反思
  18. 计算机实验室制度
  19.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以上为《化学教材重点实验训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