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_*初级入学)试题精品word版答案解析精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四川XX初2013级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地理生物
2015年地理试题(13年入学15地生16中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5?XX)下面四种动物属北极地区特有的是( )
2.(2015?XX)2015年尼泊尔发生多次强烈地震,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如图),知道尼泊尔位于( )
A. 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2015?XX)下面四种传统民居在湿热条件下能使人感受舒适的是( )
4.(2015?XX)读图知,截止2010年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人口约( )
A. 9亿 B. 1亿 C. 5亿 D.3亿
(2015?XX)如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2014年12月13日中线正式通水,读图回答5㧟7题:
5.(2分)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将极大缓解我国( )
A. 西北缺水 B. 华北缺水 C. 东北缺水 D.南方缺水
6.(2分)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水污染 B. 节约水资源
C. 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 D. 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
7.(2分)XX的“母亲河”涪江属于( )
A. 外流河 B. 内流河 C. 外流区 D.内流区
(2015?XX)《舌尖上的中国》呈现了我国天XX北的美食文化和形形色色的生产生活,展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㧟9题:
8.(2分)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 )
A. 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9.(2分)欣赏片片竹林美景最好到( )
A. XXXX B. 黄土地 C. 红土地 D. 塞外江南
10.(2015?XX)水文特征“一碗水,半碗泥”描述的是我国( )
A. 长江 B. 京杭XX C. 黄河 D. 塔里木河
11.(2015?XX)三XX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
A. “世界屋脊” B. 大江大XX地 C. 中国“雨极” D.野生动物天堂
12.(2015?XX)下表为某兴趣小组测得的校园不同地点PM2.5数据,从运动与健康角度建议同学们课后最好去( )
监测点位置
PM2.5(微克/立方米)
监测点位置
PM2.5(微克/立方米)
教室
76
广场
48
走廊
57
食堂
63
楼梯
56
图书馆
46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A. 食堂 B. 走廊 C. 图书馆 D.广场
(2015?XX)如图为某学校所在山脉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㧟14题:
13.(2分)图中数字代号标注处地形部位为山谷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④
14.(2分)老师提醒同学们周末春游时需加一件毛衣,他的理由是山顶比学校气温低约( )
A. 2℃ B. 4℃ C. 9℃ D.20℃
15.(2015?XX)我国北方的居民冬季吃到了当地产的新鲜西红柿,农民伯伯们采用的科技是( )
A. 温室、大棚 B. 机械化收割 C. 杂交品种 D.先进灌溉设施
16.(2015?XX)“同城效应”使李江南父母每天往返于XX的家和XX的工作地,他们最可能乘坐( )
A. 民用航空 B. 高速铁路 C. 内河航运 D.管道运输
17.(2015?XX)如图为王善思同学整理的中东思维导图,甲处最贴切的是( )
A. 混血人种的社会 B. 黑种人的故乡
C. 多元的文化 D.民族大熔炉
18.(2015?XX)如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借用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可知该地(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多雨
D.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少雨
(2015?XX)演示地球自转: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如图,据此回答19㧟20题:
19.(2分)拨动时,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 )
A. 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B. 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C. 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D.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20.(2分)该实验主要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交替 B. 昼夜长短变化 C. 四季变化 D.地球是“球体”
二、综合题:
21.(2015?XX)读世界部分区域和某国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①大洲为2.3%,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增长过快,①大洲的人口、 和 问题突出.
(2)新加坡的居民主要是来自我国南方华人华侨的后裔,喜欢吃 ;②地区是工业革命源地,具有发达的工业、繁荣的 和现代化的畜牧业,当地居民以 为主食.
(3)③国家横跨亚欧大陆,北极圈横穿北部, 较高,大部分地区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4)20世纪80年代,④国家的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该国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是 .
22.(2015?XX)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和人文差异大,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XX所在省(市或区)的简称是 ,岛屿甲的名称是 岛.
(2)大XX岭是我国地势 级阶梯分界线,大致与我国 毫米年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秦岭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分布最接近,该山脉南面为 盆地.
(3)《中国国家地理》描述:“中国的春天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跨越30个纬度、长达3300公里的远征”,这说明我国气候具有 的特征,图中甲、乙、丙三地油菜花盛开最晚的是 地.
(4)图①、②、③为景观图,其中图①反映的是四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 高是其冰川广布的原因,从地理位置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 交汇之地,图②和图③体现了该地区 的文化特色.
(5)XX省查干湖渔民的冬捕,世代相传用稀疏的网眼捕捞,这一行为体现了对资源 的思想.
23.(2015?XX)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与中亚和欧洲各国共同的愿景,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XX(原安.长)所在的地理区,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
(2)沿“丝绸之路”走进西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 和荒漠,这里距 较远,又有重重山岭阻隔,湿润空气难以到达,西北地区 地最多(农业用地类型),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当地主要发展 业,河套平原引黄河水,发展了 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
(3)“丝绸之路”走廊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资源丰富,集聚了几乎所有的城镇,盆地内交通线呈 状将一个个城镇串联起来.
(4)“丝绸之路”沿线可以考察“大散居、小聚居、 杂距”的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可以领略众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族呼麦等少数民族文化.
XX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地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5?XX)下面四种动物属北极地区特有的是( )
考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 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北极熊,B图所示的是大象,C图所示的是袋鼠,D图所示的是企鹅.
解答: 解: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读图解答即可.
2.(2015?XX)2015年尼泊尔发生多次强烈地震,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如图),知道尼泊尔位于( )
A. 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考点: 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 解:尼泊尔靠近喜马拉雅山区,该国家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3.(2015?XX)下面四种传统民居在湿热条件下能使人感受舒适的是( )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解答: 解:雪屋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吊脚楼分布在XX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其中吊脚楼适宜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读图解答即可.
4.(2015?XX)读图知,截止2010年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人口约( )
A. 9亿 B. 1亿 C. 5亿 D. 3亿
考点: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如图)全国大约少生了约3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故选:D.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2015?XX)如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2014年12月13日中线正式通水,读图回答5㧟7题:
5.(2分)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将极大缓解我国( )
A. 西北缺水 B. 华北缺水 C. 东北缺水 D. 南方缺水
考点: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解答: 解: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XX水库工程,中线沿途经过XX省、XX省、跨过黄河河流,沿太行山麓,经过华北平原到达XX,大大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路径,牢记即可.
6.(2分)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水污染 B. 节约水资源
C. 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 D. 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
考点: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XX库、节约用水等.
解答: 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节约水资源.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农业中对水资源的节约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7.(2分)XX的“母亲河”涪江属于( )
A. 外流河 B. 内流河 C. 外流区 D. 内流区
考点: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多分布在我国东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即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内流河.
解答: 解:涪江因流域内XX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XX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属于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牢记即可.
(2015?XX)《舌尖上的中国》呈现了我国天XX北的美食文化和形形色色的生产生活,展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㧟9题:
8.(2分)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 )
A. 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南方地区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其主食是糌粑.
解答: 解: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青藏地区,糌粑是主要用青稞面做成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主食,牢记即可.
9.(2分)欣赏片片竹林美景最好到( )
A. XXXX B. 黄土地 C. 红土地 D. 塞外江南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_**示的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是指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红土地是指江南丘陵,塞外江南是指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解答: 解:XX省XX竹洞天风景区作为XX最大的毛竹林生长区,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来欣赏,题干中片片竹林美景分布在华北平原即黄土地.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土地景观及竹林的分布,牢记即可.
10.(2015?XX)水文特征“一碗水,半碗泥”描述的是我国( )
A. 长江 B. 京杭XX C. 黄河 D. 塔里木河
考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分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 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解答: 解: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一碗水,半碗泥”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某某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5千克.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
故选:C.
点评: 考查黄河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1.(2015?XX)三XX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
A. “世界屋脊” B. 大江大XX地 C. 中国“雨极” D. 野生动物天堂
考点: XX省.
分析: 三XX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解答: 解:三XX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它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了查三XX地区的称号,学生要牢记解答.
12.(2015?XX)下表为某兴趣小组测得的校园不同地点PM2.5数据,从运动与健康角度建议同学们课后最好去( )
监测点位置
PM2.5(微克/立方米)
监测点位置
PM2.5(微克/立方米)
教室
76
广场
48
走廊
57
食堂
63
楼梯
56
图书馆
46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A. 食堂 B. 走廊 C. 图书馆 D. 广场
考点: 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分析: 空气质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
解答: 解:空气质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表中的资料可知,校园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地点是图书馆,因此从运动与健康角度建议同学们课后最好去图书馆.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知识点,属基础题.
(2015?XX)如图为某学校所在山脉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㧟14题:
13.(2分)图中数字代号标注处地形部位为山谷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 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4.(2分)老师提醒同学们周末春游时需加一件毛衣,他的理由是山顶比学校气温低约( )
A. 2℃ B. 4℃ C. 9℃ D. 20℃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解答: 解:地势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该图山顶的海拔是2050米,学校的海拔是550米,山顶的气温比学校气温低:(2050m㧟550m)÷100×0.6℃=9℃,因此老师提醒同学们周末春游时需加一件毛衣.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理解答题即可.
15.(2015?XX)我国北方的居民冬季吃到了当地产的新鲜西红柿,农民伯伯们采用的科技是( )
A. 温室、大棚 B. 机械化收割 C. 杂交品种 D. 先进灌溉设施
考点: 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解答: 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冬季北方地区气温低,温室大棚可以弥补热量的不足,使冬季的北方也可以种植新鲜西红柿.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属于基础题,理解答题即可.
16.(2015?XX)“同城效应”使李江南父母每天往返于XX的家和XX的工作地,他们最可能乘坐( )
A. 民用航空 B. 高速铁路 C. 内河航运 D. 管道运输
考点: 重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绸之路”的起点XX在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这里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加之河渠纵横,灌溉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作区,盛产小麦、棉花等.
(2)沿“丝绸之路”走进西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半荒漠和荒漠,这里距海较远,又有重重山岭阻隔,湿润空气难以到达,西北地区草地最多,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当地主要发展畜牧业,内蒙古大草原、XX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河套平原引黄河水,发展了灌溉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在塔里木河沿岸、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尔.噶盆地的边缘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并由盆地内交通线呈环状将一个个城镇串联起来.
(4)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丝绸之路”沿线可以考察“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距”的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可以领略众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蒙古族呼麦等少数民族文化.
故答案为:(1)灌溉;(2)半荒漠;海;草;畜牧;灌溉;(3)水;环;(4)交错;蒙古.
点评: 考查某地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_*初级入学)试题精品word版答案解析精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