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的概念
/
本课是本节的第一课,也是同学们刚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课.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集合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体会集合的含义.集合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语言,学习并掌握它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因此,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使用集合语言描述对象,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间的转换. 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规范的表达数学内容.本节学习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和数学问题等,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初步运用集合的观点和思想来分析数学,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
B.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C./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描述法,列举法。
1.数学抽象:集合的含义;
2.逻辑推理: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
3.数学运算:由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求值;
4.直观想象:在理解集合含义及特性过程中,运用元素分析法分析集合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情景引入,温故知新
情景1:集合论诞生于19世纪末,其创始人是康某某(1829-1920,德国数学家)。集合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创造,它的出现大大扩充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可以说,集合论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它不仅影响了现代数学,而且也深深影响了现代哲学和逻辑学。
情景2:高一开学第二天,学校通知:上午8点,
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军训动员大会.
问题: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对象?
高一学生全体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集合?
代数方面: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实数集合,方程解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
几何方面:点的集合等.
在初中学习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圆的概念: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二、探索新知
探究一 集合的含义
1.考察下列问题:
(1)1~20以内的所有偶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所有正方形;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5)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6)地球上的四大洋。
思考:
上述每个问题都由若干个对象组成,每组对象的全体都能组成集合吗?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分别是什么?
2、归纳新知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集).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探究二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不能. 其中的元素不确定 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
2. 由1,3,0,5,?-3 ?这些数组成的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解】 (1)解方程组得
故解集为{(4,-2)}.
(2)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x是正方形},简写为{正方形}.
(3)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y)|y=x2}.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4.集合的表示方法
五、作业
习题1.1 1,2题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集合与元素的含义与性质,集合的表示方法,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