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A3《小猫捉老鼠》设计与制作》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猫捉老鼠》教学设计
*** 李某某
《小猫捉老鼠》教学设计
*** 李某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Scratch编程搭建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以设计“小猫捉老鼠”为例,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重复执行”模块功能,掌握“比较大小”模块和侦测模块组中“到…….距离”模块的使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本课内容操作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案例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自己创作案例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Scratch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重复执行”模块的功能和设置按键控制角色的方法,掌握“比较大小”模块和侦测模块组中“到……距离”模块的使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知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设置按键控制角色的方法,了解“重复执行”模块的功能。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掌握“比较大小”模块和侦测模块组中“到……距离”模块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便以一段轻松欢快的《猫捉老鼠》的动画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PPT)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看过猫捉老鼠的动画片吧。其中猫追逐老鼠场面,我们用Scratch能不能实现呢?怎么实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猫捉老鼠》。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课堂带来了轻松的氛围,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调动,想要制作猫捉老鼠的愿望变得迫切,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任务驱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
(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展开分层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要制作《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需要在舞台上添加哪些素材呢?
任务一:添加舞台背景和角色(PPT)
由于任务比较简单,我就让学生们利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尝试完成。3分钟后,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此时,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这一环节教师充分抓住了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表现欲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其中的操作技能。
学生演示完后,教师接着提出问题:那有了场景和角色,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对,让角色动起来,想让猫捉到老鼠,咱们就要控制猫的行动轨迹,你想怎么做?教师出示任务二:用键盘来控制猫。(PPT)
猫的脚本:
由于这一部分相对较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二。教师巡视
接下来,我们采用另一种方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式来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展示评价、共同进步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已经完成猫捉老鼠游戏的同学们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在展示的同时,我让学生们进行自评、互评,说出作品的优点。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热烈。同时,教师也要适时的进行点评。最后,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进一步巩国了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同学们注意。同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索、协作、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信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A3《小猫捉老鼠》设计与制作》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