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G1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2 ***小学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1
学校信息化应用模式:(多技术融合
单位名称:***小学
通讯地址
**_*小学
邮编
517469
学校信息化负责人
姓名
性别
电话
职务
职称
电子邮箱
何某某
男
***
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zjhtzxxx@163.com
信息化管理团队
姓名
性别
电话
职务
职称
电子邮箱
林某某
女
***
副校长
小学一级教师
***7@qq.com
龚某某
女
***
教研室副主任
小学一级教师
***1@qq.com
张某某
女
***
教务处主任
小学二级教师
***9@qq.com
何某某
女
***
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0@qq.com
目标与
任务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校在28项微能力中选择了3 项作为主要三个内容, 内容涵盖融合创新、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等三个维度, 具体内容为:
1. G1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融合创新)
2. A5 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 (学法指导)
3.A3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
1.各学科在多技术融合环境下使用平台课程资源、功能模块,通过开展 “多技术融合”应用模式下的科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和融合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帮助教师锻造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过硬素质,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变革。
2.各学科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展示,鼓励学生思考与表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3.各学科在多技术融合环境下,合理利用多技术融合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培训活动,促使教师逐步掌握拍摄、录屏、PPT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的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主要任务:(学校整体研修活动设计)
学校的整体研修活动根据 G1 、A5 、A3三个能力点展开:
针对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多技术融合技能校本培训;
在多技术融合进行校本培训,培养教师使用多技术融合进行教育的意识和技能,打造校级多技术融合示范课,发掘多技术融合典型案例;
教师在省服平台选课、学习,学校成立由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辅导小组,帮助教师克服技术障碍;
利用多技术融合进行学情诊断、数据分析、学法指导、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等。
教师研修的关键
能力点
可从以下方面填写:分学科阐述研修的专题、目标、关键能力点
语文
专题
一、多技术融合习作教学活动研讨
目标
学会利用基于智能反馈的学情分析有针对性推动习作教学,利用多技术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表达。
在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对象对资源分层分类,便于师生下载及获取各类资源,不受时空限制。
在多技术融合环境下,学会针对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分组或单独的形式,主动、实时、个性化向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将知识内容与学习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环境与学习时间关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收集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 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 评聘和年度考核、 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 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 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制度建设与督促督查
制定适合黄某某中心小学校情的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建设与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实验校的创建及发展,例如:教师培训制度、运行维护制度、应用系统管理制度、校园安防系统管理制度、教师奖励制度等等。
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科组研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对未开展和进度过慢的科组进行督促,对开展情况良好的科组实施激励。
激励机制
给研修活动开展良好的科组颁发“研修先进科组”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G1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