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
*** 叶某某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发广泛地运用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其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运用的过程中长期研究积累的点滴心得,本文就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把科学课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如何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成功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 科学 实验 电化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电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很快解决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新课,使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信息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如在《灭绝了的恐龙》一课中利用网络收集各种恐龙图片,在授课时进行情景教学,这样就把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了。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并且将动态与静态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实验课的操作程序就是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分为:提出问题—推理假设—进行验证—作出结论四个阶段开展。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实现四个阶段活动的开展,还能将微观的、宏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浅显易懂,效果显著,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1、多媒体课件、幻灯增大实验可见度,弥补视觉局限
传统科学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病,有很多内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有的实验学生也根本无法看见和亲自操作。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放映幻灯片是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flash动画展示月球、地球、太阳三种天体的位置关系,演示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区时,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这种动画的辅助,使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变得比较形象易懂,学生可以借助动画来理解、概括出三种天体的运动关系,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在这里多媒体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不同角度去看,许多科学学科内容的教学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沃土”,在实验教学中,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利用好它,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具体的问题简单化,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教学过程也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从而实现科学教育教学现代化,获取时代性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章剑卫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郝京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