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五章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构思
3.艺术综合
4.艺术简化
5.、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6.、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7、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8、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9、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10、创作个性:是指一个作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第六章1、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2.文学形象
3、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4、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5、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6、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7、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8.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9.象征
10.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具有情节性。11.符号式象征
12.意境
13、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14、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15、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16、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17、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18、散文:古代把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都称为散文。“五四”?以来,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成为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感受真挚新颖,题材广泛,结构灵活,语言自然优美。第七章1.文学接受
2.读者
3.作品空白点
4.素养储备
5.接受动机:指在文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行接受活动的心理内驱力。在接受动机的驱使下,读者调动相应的全部主体力量展开对文本的接受行为。6.审美感受
7.审美评价
8.二度创造:指读者在阅读、欣赏文本过程中在心理-精神层面展开的、不同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艺术创造(首度创造)的再创造活动。二度创造是建立在读者自由、能动性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9.文学经典: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第八章1、文学批评
2.文学批评标准:人们据以评价文学现象的具体尺度。
3.思想标准
4、艺术标准:批评家据以衡量文学现象的艺术性的价值尺度,具体体现为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第一,语言形式的创造性。第二,艺术形象的涵摄性。第三,阅读余味的深厚性。5.、鉴赏型批评:一种侧重于鉴定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文情趣、审美品位和笔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和文学文本制作活动的社会行为的总和。2、文学消费:①广义:对于文学作品的拥有,特别是指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社会行为。②狭义: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文学生产行为相适应的、通过付费购买而占有作品以及在购买基础上阅读和欣赏作品的社会行为。3、文学的民族性:着重于说明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在文学发展方面的独具特点和差异。4、文学的世界性:重在说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点和类似之处,并且包含了各民族优秀的文学具有为世界人民共享、能够作为全人类的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地位的意义。
5.文学传播
6.文化产业
7.文化市场
8.文学媒介
10.图像化转向
11.网络文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