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道战国七雄与著名战争;了解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改革要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审时度势,思考国强与民强的关系,认识到要以民为本,民众是国家根本;学习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了解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
难点: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春秋是在“乱”中动荡,周王室衰弱,分封名存实亡,诸侯“尊王攘夷”,相继称霸,号令天下。春秋战国这500年的历史,就像一座喳喳作响的大厦,战国七雄的诞生让这座大厦轰然倒塌。战国在大裂“变”中,金戈铁马,气贯长虹,且问“谁来一统天下!”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走进这个大裂变时代。
环节一:大裂变时代
(展示PPT3)铁农具、牛某某,春秋出现,战国普遍,这表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新兴地主阶层不断壮大,社会转型迫在眉睫。
经济层面的裂变,带来政治的剧变。(展示PPT4)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春秋时期,晋国称霸打仗靠谁?当然是靠晋国卿大夫贵族,打了胜仗,按规矩就得分封土地、百姓,晋国分封土地现象愈演愈烈,卿大夫之间你灭我,我灭你。最后剩下韩、赵、魏,公元前403年三家像切西瓜一样,把晋国分了,新的国家破土而出。齐国的贵族田某某,在公元前391年也篡取政权。“三家分晋”“田某某代齐”让高层贵族换了血,政权层面换了人。政治上的裂变标志着:春秋结束,战国开始。
(展示PP5)从春秋到战国,小小的诸侯国在相互角逐中演变为七个主角——战国七雄(“七匹狼”)。七国并立的局面形成没多久,就各自称“王”,各自为政了。学生活动:看地图,画出战国七雄示意图。
战国七雄各自称“王”意味着什么?“七匹狼”之间是独立的、平等的,谁强谁得天下,没有任何道义可言,也没有任何合法性,合法性只有拳头,谁横谁取胜。这导致一个什么结果?战争的打法不一样了。战国以前的打法是“大刑用甲兵”,最大的刑罚就是用打仗,兵甲讨伐。我们都是周王朝的下属国家,如果你这个国家做了不好的事情,成了害群之马,周王朝就用简书的方式,调集诸侯军队,打起旗子,敲起锣来,诏告天下说:“我为什么要打他,他哪儿哪儿错了”。这叫“刑罚”,这叫纠正你错误,堂堂正正,这叫王道。春秋时打仗主要就是这个概念。战国时期,“七匹狼”都是“王”了,大家都想作最终的“王”,这时还有“大刑用甲兵”吗?没啦。“刑罚之战变为兼并之战”。战国时期的战争要讲智术、战术、诈术,就是杀人如麻!就是要占你的土地、掠夺你的人民、灭你的政权。战争异常残酷激烈!
齐国“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孙膑智胜一筹。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孙某某“减灶计”诱奸敌军,兵不厌诈,孙膑又胜一局。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更是将智术、诈术、战术展示得淋漓尽致,还留下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被后人耻笑。
(展示PPT6) 兼并战争,兵临城下,万姓流离,何处为家!战国时期的战争呈现了怎样的特点?(学生据材料回答:规模大、时间长、兵力多、区域广、更残酷。)
(展示PPT7)本环节小结: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社会转型,政权在变,兼并战争,战争法则也在变。在这个大裂变、大兼并的时代,谁来主沉浮?时代需要能“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审时度势”的变法人才。
环节二:变法图强
(展示PP8)各国主要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他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如何才能不当“小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赵军40万。秦国在发展壮大中,注重兴修水利。都江堰就是其杰出代表。
(展示PPT21)看视频,完成关于都江堰的知识卡片。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本课小结:(展示PPT22)战国大裂变时代,生产力不断进步,
社会转型;兼并战争不停歇,朝不保夕;变法图强求发展,日新月异。在二百五十年的阵痛中,中国历史正在脱胎换骨!(展示PPT23)在这大裂变的时代中,强秦脱颖而出,一统天下。旧时代寿终正寝,新时代横空出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