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旅游学博士生科研计划书模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考试方式:√公开招考 □本科直博 □硕博连读 □提前攻博
报名号:
博 士 生 科 研 计 划 书
学生姓名: XXX
报考院系: 旅游学系
报考专业: 旅游学
研究方向: 旅游市场
日 期: 2013年12月13日
一、立题依据
( 重点介绍本项目的科学意义、国内外现状,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呈坎村为例
一、科学意义
古村落以其特有的人文空间、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现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 目前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政府往往偏重于对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 复原文物古迹和开发其他相关景点,而忽视了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对古村落进行旅游开发和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感知与态度。古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 是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分不开的。进行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差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了解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感知, 有助于政府了解旅游影响、减少旅游者和居民的矛盾冲突。艾某某(Ap, 1992) 认为,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和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政.和策因素。
二、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旅游影响与居民感知研究
居民对旅游的哪些影响持支持态度,对哪些影响持反对态度?这个问题受到国外诸多研究者的关注,Perdue和Allen(1990)以及McCool和Martin(1994)的研究都说明在社区外观条件的改善、经济增长、社区休闲娱乐机会的增多方面居民普遍持积极的态度,在交通问题上存在反对态度,还指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还未认识到的有益方面。Liu和Var(1986)认为居民认识到了旅游发展是居民的盛情度和好客度下降。Pizam和Milman(1993)认为居民已认识到旅游在交通问题、犯罪行为的增加、毒品泛滥、酗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所以当地居民会持有反对的态度。
2、居民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者们对影响居民感知的因素都有不同的观点,这与所研究的特殊旅游项目有一定关系,因为不同的旅游主题,其影响往往是不同的。但是在经济因素、居民自身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大部分研究者还是有着一致的观点。如Pizam、Murphy、Madrigal、Sheldon、Lankford、Haralambopoulos、Snaith等都认为经济或就业依赖旅游的程度影响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而Pizam、Ritchie、Chen、Fredlinere认为居民自身的性别、年龄或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居民感知。
3、居民感知理论研究
居民感知的理论解释分析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如Allen、Ap.J、Jurowsik、Pearce等学者对社会交换理论进行了研究,Weaver、Andriotis等学者将社会表征理论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相结合,得到了新的研究成果。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方面,国外学者一直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先后出现了如补偿理论、冲突理论、归因理论、依赖理论等多种理论。在居民态度研究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象理论。
4、居民感知的态度类型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国外学者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对居民态度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分析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归结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热爱者、憎恨者、谨慎的支持者、中立者、理性爱好者。不同学者对各种态度的命名不尽相同。
总之,国外比较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的应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影响与居民感知、居民感知的影响因素、居民感知理论解释以及居民感知的态度类型研究等几个方面。国外有关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理论和技术路线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在开展研究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和参考,并结合具体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实证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居民感知的研究开始较晚,而且研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早期有关居民感知的代表性研究是1996年陆某某对皖南旅游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调查,重点分析了旅游在经济状况、婚姻家庭、文化及社会社交等方面的影响,得出当地居民对旅游基本持有积极态度,并且文化程度、职业、职业与旅游的密切程度三个因素影响着居民感知;戴凡等(1993)、李某某等(1997)从居民感知的角度研究了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王某某(1999)以长XX保护区的安某某为例,分析长XX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说明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处于“陶醉态度”。此后,学者对主题性旅游地的居民感知展开研究,如宜国富(2003)对XX市、XX市的海滨旅游地进行了研究,认为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并且推断出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导致居民感知差异;章某某(2003)以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为侧重点对安徽黔县的古村落进行分析,得出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处于“支持”阶段,不同居民在旅游不同影响上的感知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性受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旅游业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影响。这两项结论使居民感知研究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2、居民感知群体细分
学者们加大了对居民旅游感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感知差异对居民态度进行了分类,如黄某某、吴某某(2003)以**_*诸葛、XX村为例,分析旅游发展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根据居民感知,划分出对旅游发展持不同观点的三类人;苏某某、林某某(2004)以西递、周庄、XX为例,对三个旅游地的居民态度与行为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分层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分为四种类型。
3、居民感知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者从国外借鉴了社会交换理论、旅游容量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及旅游依附理论等相关研究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刘某某(1999)研究发展阶段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在居民感知中的作用;应天煜(2003)分析了社会表征理论的作用机制。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了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深层研究。
总体看来,我国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中数据分析较少,数据分析方法单一,而且能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旅游发展对策很少。由此可见,国内对于旅游业发展程度不同的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感知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相对缺乏,而且居民感知的理论研究尚未与旅游实践更好的结合。
三、主要参考文献
Ap, J. (1996).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4):665-690.
Hasan Zafer Dogan. Forms of adjustment: Socio-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9,16(2):216-232.
G. V. Doxey, & R. W. Butler (1975). Causation Theory of Visitor Resident Irritan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ferences[C] .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ravel Research A ssociation, San Diego:195-198.
E. Fred line, & B. Faulkner ( 2000 ) . Host Community Reactions: Cluster Analysis [ J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 (3): 763-784.
Brunt Paul,Hooton Nata lie. Crime prevention and community safety[J].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0,12(1): 42-57
R. F. De Vellis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llocations[M]. Newbury: Sage Publications.
Husbands, Winston C. Periphery resort tourism and tourist??resident stress: An example from Barbados[J] . Leisure Studies,1986,5(2): 175-188
Milman A, Pizam.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on central florida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15(2): 191-204
Belisle,F.J., and D.R.Hoy.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Residents: A Case Study in Santa Marta. Columb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0.7(1):83-101.
Milman A,Pizam A.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Central Florid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191-204.
Long,P.T-R.R.Perdue-L.Allen.Rural Resident Tourism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by Community Level of Tourism.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8(3):3-9.
McCool,S.F and S.R.Martin. Community Attach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Development.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4.32(3):29-34.
Haralambopoulos N.A Pizam.Perceived Impacts of Tourism: The Case of Samo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503-526.
Davis D,J Allen,R Cosenzal Segmenting local residents by their attitud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toward tourism Journal of TravelResearch,1988,27(2):2-81.
John AP.Resident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665-690.
John Williams,Rob Lawson. Community issues and resident opinions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2):269-290.
Liu JC,P J Sheldon,T Var.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7-37.
Besculides A,M Lee,P. McCormick.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ultural Benefits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303-319.
Brunt P,P Courtney. Host Perceptions of Socio cultural Impa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93-515.
Akis S,N Peristianis, J Warner. Residents' 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Cyprus. Tourism Management,1996,17:481-494.
郭某某.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3,3(2):280-285.
郭某某, 臧某某, 彭某某.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实证研究——以**_*为例[J].XX应用***学报,2009,3(1):9-14.
郭某某, 臧某某, 彭某某.社区居民对2010年**_*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09,6(3):35-40.
郭某某,姜某某,李某某,陈勇,彭某某.旅游发展对中国旅游成熟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感知研究[J].旅游科学,2007,4(2):23-29.
薛某某.旅游者对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机制探析[J].XX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3):349-352.
谌永生, 王某某, 范某某, 等. XX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 J].人文地理, 2005( 2) : 66- 71.
罗某某.东宛后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旅游学刊,2006,21(3):77-82.
徐某某.周庄古镇旅游感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XX:安徽师范大学,2005.
卢某某.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XX:XX理工大学,2006.
郭某某,陆某某.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综述.XX大学学报,2005,6(4):89-92.
赵某某,李某某,黄某某,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5,20(4):85-92.
王莉,杨某某,陆某某.当地居民参与XX老街保护与旅游开发意向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1(4):425-430.
刘某某,陆某某.同里镇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4):395-398.
王莉,陆某某.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旅游学刊,2005,20(3):87-93.
陆某某.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自然资源学报,1996,11(4):377-382.
李某某、赵某某、邹某某.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知觉.心理学态.1997,5(2):21-27.
宜国富,陆某某.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_*实证研究.地理科学,2002,22(6):741-746.
章某某.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XX县西递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 2) : 105-109.
苏某某, 林某某. 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XX为例[ J]. 地理研究, 2004,23( 1):104-114.
杨某某, 陆某某. 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XX市为例[ J]. 城市问题, 2005( 2): 44-60.
黄某某,吴某某.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_*诸葛、XX村为例.旅游学刊,2003,(6):84-89.
王某某.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XX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XX宏,洪常明,钟林某某.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以澎湖列岛为例.旅游学刊,2005,20(1):57-62.
黄玉理.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研究——以XXXX为例.XX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4-128.
罗某某. XX呈坎古村特色与保护[ J] . 规划师, 1996, ( 1) : 98-101.
朱某某, 陆某某. XX古村落群旅游差异性开发的竞合分析[ J] . 人文地理, 2006, 21( 6): 57- 61.
吕某某. XX江头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浅析[ J]. 商场现代化, 2007( 27): 199- 200.
颜某某, 程某某. 基于SPSS 的工业旅游感知分析——以XX市为例[ J].桂***学报, 2005( 3) : 398- 401.
郭某某.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 软件应用[M].XX: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二、研究内容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中国的旅游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旅游者与旅游开发方的考虑和态度研究相对比较多,而对目的地居民情感及长期利益的考虑相对较少。根据国外一些成熟旅游目的地的经验教训,如果不能很好地监控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变化,将会产生居民对抗旅游发展甚至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严重后果。古村落旅游的日益发展给古村及古村居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而当地居民是古村落及其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旅游开发要顺利进行,古村落旅游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者及旅游业界必须把当地居民的态度充分考虑到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了解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Lankford & Howard认为,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John Ap 也指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政.和策因素。然而以往的旅游研究较长时间内一直把旅游地和旅游者作为主要对象,当地居民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古村落旅游(业)的重视,社区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但以古村落旅游目的地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项目以此为出发点,以安徽呈坎村为例,对旅游地居民之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居民对古村旅游发展的感知差异,以国内外影响居民态度因素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呈坎村的实际,分析当地居民持有该种态度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促进呈坎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以丰富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案例,并为我国古村落旅游规划、开发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三)居民感知的问卷调查
(四)影响因素分析
(五)结论分析
三、创新之处
(一)思路创新
突破常规的研究角度,以我国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感知与态度为切入点,运用需求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承载力理论等,研究古村落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安徽呈坎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整个研究过程既注重整体性、系统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相似性及差异。同时,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 One- Way ANO-VA ),从内生变量的角度了解不同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差异分析
(二)居民感知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文献整理分析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居民感知与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安徽呈坎村为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将综合运用等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好之后,进行前测检验,然后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古村落居民旅游感知因子进行分析。
(三)实证和理论分析法
梳理居民感知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安徽呈坎村为案例,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感知差异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
(四)研究思路
四、考核指标
( 预期成果
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
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吸收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整套完整的科研项目计划书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此科研项目相关的论文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旅游学博士生科研计划书模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