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利与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利与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知识与资源的互补,还能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学科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分配小组合作学习时分配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再有,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根据课的内容及思想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这样可以加大合作学习的力度。然而在教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或许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习惯。比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应选责任心强、书写能力强的人,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发言人应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因为他的职责主要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合理调配及教师对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做了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小组合作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此次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合作学习中,我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针对不同的课和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根本。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利与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