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女孩ogirl”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6-16 18:26: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数据收集整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q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高某某%q***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选校服颜色的活动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评价任务

1.能根据信息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数出喜欢这个每种颜色的各有多少人。

2.能根据表格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活动一

1.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2.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3.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4.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

学生能说出校服要选大多数人喜欢的颜色。(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互动新授

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用自己的方法完成统计表







环节三

练习深化,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某某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能独立完成练习(评价目标二)





全课总结

(2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某某,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反思

2《除法的初步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q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课 时:第四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高某某%q***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2.教材分析

“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对于平均分的学习有较大的热情,也能够初步地将平均分与乘法意义联系起来。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号。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通过同桌交流、小组比赛等方式,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最喜欢吃什么吗?今天大熊猫带着它爱吃的竹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能帮它分一分吗?







环节二

除法意义的学习

活动一

1.可以怎样平均分竹笋?(动手分一分)

2.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吗?

3.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活动二

1.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吗?

2.认读÷,了解除号的由来。

3.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12、4、3分别表示什么呢?

活动三

1.改写例题,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环节三

练习深化,巩固提升

活动一:读一读

读算式,说算式的意义。

基本练习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辨析练习“做一做”第2题。

巩固练习第15页2、3题。







环节四

课堂检测

1.练习册







全课总结

(2分钟)

梳理本节课在知识方面及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反思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q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高某某%q***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教材分析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但要学生理解除法运算意义,需要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联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一定理解,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评价任务

1.能独立帮大熊猫解决问题,可以自己动手分一分检测目标一

2.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检测目标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

情境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能说出老师的分法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能通过动手分一分展示每4个放一盘

能看图写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能独立完成练习(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五

全课总结

(2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反思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q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高某某%q***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教材分析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但要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意义,需要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联系。

3.学情分析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但要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意义,需要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联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探索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堂提问能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检测目标一

2.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巡视完成情况检测目标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

复习

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能正确的分一分





环节二

探索计算方法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某某?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通过小组展示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比较几种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练一练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四的第3题。



能独立完成练习

(评价目标一、二)





全课总结

(2分钟)

梳理本节课的收获。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2=6 18÷6=3

12÷6=2 18÷3=6

教学反思

5《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q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高某某%q***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剪一剪,说一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发现、剪一剪及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图形检测目标一。

2.通过贴一贴的活动及活动后的小组展示检测目标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

猜一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活动一:猜物体

1.教师在大屏幕上逐步出示物体的一小部分,学生来猜猜看是什么物体。?

2.?老师出示物体的一半,学生再猜。?

3.?师提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就能很快地猜出是什么物体?只出示一半,没有出示另一半,你怎么就知道是什么物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体两边都是一样,引出“对称”的概念。?(板书:对称)?



以学生喜欢的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对称。





环节二

动手操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认识生活中的平移

能说出生活中的平移(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能独立完成练习。(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

全课总结

(2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平移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1.《数据收集整理》 人教版
  2. 中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3.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4. 小学开展近视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5. 《老王》评课稿
  6. 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
  7.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6电子表格的高级应用 教案
  8.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1-9周
  9. 学年上学期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0. 关于做好-学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回执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11. 实验二小五年级夏宏单元教学设计
  12. 81-14《筛选“爱心义卖”产品》教学设计
  13. 小学二年级语文工作计划
  14.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总结
  15. 学生体温测量统计表
  16.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3-学生用卷
  17.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以上为《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