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 四年级语文《王某某不取道旁李》课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_**小学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 级
四年级
所属单元
分课时
1课时
执教人
都倩倩
授课时间
10.26
课题
《王某某不取道旁李》
教学
目标
1.正确认读3个生字,重点学写“戎”“诸”。
2.理解词句,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体会王某某的形象。
3.借助注释,加以创造,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某某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重点
难点
理解古文内容,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某某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注意顺序和详略。
教法
学法
教法:谈话法、情景法、讲授法
学法:朗读法、想象法、合作法
资源运用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一、链接旧知,引入古文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代表着一则历史小故事,想看吗?
(1)第一张图片:什么故事?(骆宾王某某,应客人之邀,于池边作诗《咏鹅》,诗作流传千古。)谁来填?(PPT出示:骆宾王某某,能_______。)
(2)请看下一张,谁来填?(PPT出示:曹冲七岁,能________。)
(3)这一张呢?(PPT出示:司马光七岁,能________。)
2.有什么发现?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王某某。“戎”是生字,跟老师一起写,注意最后两笔,一撇和一点不能忘。他七岁,便能——(齐某某)不取道旁李。
二、一读古文,读通读顺
(一)课题
1.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课题?(谁不取道旁李?)(王某某不取什么?)
2.那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
不取,即不摘,李,即李子。瞧,文言文就是这样语言精练。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
(二)古文
1.谁来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则故事你读明白了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2.老师把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分成两部分,下面请同桌配合读一读,互相评一评,给对方提提朗读小建议,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哪一组同桌来展示?
你知道第一句话的意思吗?尝,即曾经,你是怎么知道的?读的时候可以在“尝”后面停一停。请你再读一遍。
有时,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常用的意思不同,“尝”是这样,“竞走”亦然,“竞走”现在指一种运动项目,而在文中——?(注释中就有)
《说文解字》中提到:竞,逐也。“竞”下面的撇和竖弯钩,不就是小朋友追逐的双腿吗?我们写的时候要舒展,请大家在课文纸上描一遍。
4. 谁愿意一个人尝试读全部内容?
三、二读古文,理清情节
1. 这是一则很有趣的小故事,读明白了吗?别急,自己试着讲一讲。谁来读要求?(PPT出示:【学习任务】读一读:先读读这篇文言文;
看一看:再看看文下注释;
顺一顺:然后试着读懂这则故事。)
2. 全班讨论,教师相机交流:
(1)王某某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谁来讲前半则故事?
②“诸”是个生字,注释里没有它的解释。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除了注释,我们还可以联系以前的积累来理解字词,“各位”可以说——诸位;“万事顺利”可以说——诸事顺利;很多小朋友可以说——诸小儿。
③谁能再来说说前半则故事?
④见过成熟的李子吗?(PPT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看到了什么?
宋代词人李师中有一句词描写的是荔枝成熟的样子:“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PPT出示:道旁_______,诸儿________。)瞧瞧这李子成熟的样子,谁来填一填?(学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他能记住吗?试着背一背。
四、三读古文,讲好故事
1.小王某某,年仅7岁,如此聪慧,实乃奇才!我建议我们举办一次故事大赛,大家都来讲讲王某某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如果你还能讲得生动些,那就更好!
我想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讲故事之前,你们可以再给他们提一些小妙招,给他们鼓鼓劲!
2.讲得怎么样?来点掌声吧!
3.这样有意思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魏晋时期,很多名人的有趣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
老师给大家推荐这本书中,另一则王某某七岁的故事,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板书
设计
25 王某某不取道旁李
戎 自幼聪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 四年级语文《王某某不取道旁李》课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