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资银行国际化、金融监管与国际贸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中资银行国际化不仅对母国的金融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东道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境外投资和参与国际贸易等方式,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然而,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和东道国的贸易地理分布产生的具体效应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和东道国贸易往来的真实效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采用了双重差分法模型,并利用1998年至2016年的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数据以及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还将考虑到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贸易样本进行了异质性效应分析。
预计,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动机制。首先,本文预计将发现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和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其次,本文预计将发现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还预计将发现在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
通过对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二、研究方法
A.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包括1998-2016年的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数据和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数据包括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行为,如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收购外国银行等。这些数据可以从中国银监会和国家统计局等机构获取。
双边贸易往来数据包括中国与174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和贸易方式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获取。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研究使用了国际通用的贸易统计标准。
样本选择方面,本研究选取了中国与174个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作为样本。这些经济体包括发达经济体、***国家等。通过选择多样化的经济体作为样本,可以更好地反映中资银行国际化对不同类型经济体贸易地理分布的影响。
B. 双重差分法模型
本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模型来分析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双重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消除时间和地点固定效应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估计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体而言,本研究建立以下双重差分模型:
Y_it = α β1X_it β2Z_it γD_i λD_t ε_it
其中,Y_it表示第i个国家与第t个时间期的贸易往来水平,X_it表示中资银行国际化的指标,Z_it表示控制变量,D_i和D_t分别表示国家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_it为误差项。
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法模型,本研究可以准确地估计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影响,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还将进行异质性效应分析,以探讨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最终品和中间品贸易往来的差异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对不同类型产品的贸易往来进行分类,并比较中资银行国际化对这些产品贸易往来的效应差异。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可以客观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这可能是因为最终品的生产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而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从而促进了最终品的贸易往来。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的真实效应。同时,也发现金融监管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调节作用,以及最终品样本组与中间品样本组的异质性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在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积极推动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为中资银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资银行国际化、金融监管与国际贸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