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诗二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古诗二首
课题
课型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正确朗读诗句,自主学习生字词。能理解《村居》的意思,并会背诵;认识诗中的生字,能书写“诗、村”等3个汉字。
教具
准备
生字卡片,诗配画,诗句注释的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4 )分钟
一、揭某某、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
新课
教学
(34)分钟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听读,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识生字:
要求:对照拼音,读准字音。同伴互助,互查互纠。同伴合作,你指我认。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点拨: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把时间“二月天”放在“草长莺飞”的后面。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从“草长莺飞”拓展描写春景的成语: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7)理解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指导感受“醉”的意思。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3)理解“归来早”的原因,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什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某某。
拓展阅读《送别》隋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某某,借问行人归不归?
3. 【与柳有关风俗文化】
(1)中国古代民间有插柳迎春的风俗。寒食节,家家户户门前常插柳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2)古人有折柳枝赠别亲友的风俗。折柳送别有两层寓意:其一,“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其二 ,柳树极易生长,用它赠送亲友,期望亲友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落叶生根”,顽强生活。
?
板书
内容
古诗二首
咏柳
贺某某
课堂作业设计
正确书写生字,背诵古诗。完成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古诗二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