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们身边的数据(数据、信息与知识)教学设计.docx》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我们身边的数据(数据、信息与知识)
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1、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知识和能力:1、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项目任务学习,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并知道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身边的案例,感受数据和信息在学习,生活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培养信息意识及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信息的概念及特征教学难点: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项目主题:喜迎二十大,信息科技伴我行
项目一:忆往昔,百年历程,砥砺前行
PPT展示视频
1.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
2.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
3.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师:同学们,大家在看到上面的内容时,哪些内容会吸引你的注意呢?
师:你们说的这些文字和数字都是数据,这些数据会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视频中的内容。
数据是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
知识锦囊一:数据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师: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请同学们列举出身边的一些数据
填写任务一:
师:我发现同学们列举出来的都是一些数字,其实除了数字之外还有许多,比如:嘉兴红船。
(展示图片1:北伐战争,图片2:南昌起义)
问题1:这两张图片用什么描绘出我们所看到的信息?
(展示图片1:北伐战争,图片2:南昌起义)
生:使用文字,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问题2:如何向大家描述抗日战争的残酷呢?使用数值可以吗?比如, 3500万, 14年
师:有同学说过于直白,不能引起大家心中的共鸣,那使用文字呢?
比如人员伤亡惨重,好像,又不准确。
那让我们换个方式,
Ppt展示:(日军侵华照片)
相比文字,图片的表达更能震撼人心。
师:为向20大献礼,国家电影局于7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优秀影片展播,包括,长津湖,狙击手等
同学们,这些视频是否是数据呢?
生:是的
现在,再回头来看这个问题:数据只是数值吗?
生:不是,数据不仅有数值,还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天地万物,一切皆可为数据!
知识锦囊二:数据的特征
Ppt展示:1.建党日期图片----固定不变
2.国民生产总值图片---不断变化
3.抛硬币图片-----随机出现的
总结:固定不变、不断变化、随机出现这些都是数据的特征。
项目一练习:
1.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都是数据。( 正确 )
2.数据都是固定不变的。( 错误 )
小结: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项目二:看今朝,百年历程,风华正茂
知识锦囊三:认识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任务一:认识信息
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含义,例如,有下面这些数据(921和2022.6.6)你能知道这些数据要表达的具体意义吗?是的,不能,但是我们现在对这些数据赋予其具体的情境,看看,你现在知道这些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如奥巴马的身高是1.85米,这就是一个信息了。如果能连接很多这样的信息,比如美国80%的黑人成年男子身高都在1.85以上,这就升为了一个能在具体场景下应用的知识。
小结: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知道了其实数据、信息、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换为相应的信息。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总结: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知识拓展】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关系。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我们身边的数据(数据、信息与知识)教学设计.docx》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