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案例
*** 周某某
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源泉。单亲家庭的孩子拥有一颗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的心,一颗渴望大家关爱的心。老师作为教育者,应该与孩子真挚交流,要用真挚的爱心去感化她,让孩子喜欢你,相信你,愿意与你交流,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题记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并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更要为这些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生活的孩子们创造、提供更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朝健康方向发展,激发其自身主动发展的潜力,从而促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长足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课堂。社会的,时代的要求往往通过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如何让这种失衡的教育重新取得平衡呢?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就成了沟通孩子与家长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不管孩子跟父亲还是跟母亲过,孩子生活的环境必然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
一、案例分析
小白,女,11岁,父母离异后跟爸爸生活,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直与奶奶相依为伴。在家里,她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看书、画画;进入学校,她和同学的交往也很少,性格比较孤僻,也比较敏感,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拨通了她爸爸的电话,与其交流了很长时间。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亲像艳阳,给她勇气和力量;母亲像皓月,给她温暖和慈爱。父母离异后,生活的担子全落到父亲的身上,父亲出门打工。渐渐的,孩子的性格变了,主要表现为:
1、自卑心理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父亲是百事通,是万某某,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但父亲常常不在身边,所以不爱交际、畏缩胆怯、做事缺乏信心。
2、逆反心理
父母离异后,随着自卑心理及猜疑心理的产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渐渐形成,一直很听话的她,有时会没有理由地抗拒奶奶,并产生对抗行为。
3、补偿心理
父母离异,孩子在物质上、精神上都遭受损失,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对其他孩子物质、精神生活的羡慕心理,企图重新获得爸爸妈妈的关爱,这就是补偿心理。
二、教育对策
1、学校教育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决,作为班主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
①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针对小白同学孤独、内向的心理特点,我掌握她行为的规律,对症医治。鉴于她不能享受双亲家庭孩子同样多的亲情,我便主动接近她,做她的第二父母,做她的知心朋友。平时,我只要看到小白同学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找她聊天,运用转移法转移她的注意力,同时,创造一切机会让她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游戏。
②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破损而导致了教育的缺损。就像小白同学,父母离异后,她很少得到母爱,爸爸出门打工,也没有时间关心她。于是她出现了自卑、逆反、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奶奶的一天生活。经过一周的观察,她知道了奶奶照顾她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奶奶对她的爱。这时,我又鼓励孩子要学会坚强,学会爱家人,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我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知道:身边爱她的人并不少。
2、家庭教育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性却日趋下降,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我每次接班,班中几乎都会有单亲家庭的子女,有时候还不只一个、两个。而且我还发现,班中的一些学习困难生或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
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正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过去的日子里,尽管老师、家长、同学都作了不小的努力,也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问题依然不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为她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因为这些娇嫩的花朵更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让他们在博爱中健康成长!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