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一项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本文由用户“gigenames”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7-25 01:24:28 举报文档

以下为《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一项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欺凌是一种涉及多类行为和多主体互动的群体过程,但是已有研究很少在同伴的群体互动和关系变化过程中研究欺凌相关行为的发展。尤其是受欺凌作为一种被动承受而非主动选择的行为结果,对其在同伴情境中的变化过程研究更为有限。本研究从青少年的友谊网络与其受欺凌的共变关系入手,采用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来自26个班1406名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3个时间点(七年级末、八年级上学期末、八年级下学期末)的追踪研究。

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欺凌行为的个体特征和受欺凌者的心理影响,而忽视了同伴关系在欺凌行为中的作用。然而,青少年的友谊网络在塑造个体行为和心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友谊网络与受欺凌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受欺凌水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青少年在同伴中建立友谊关系的能力。高受欺凌水平的青少年可能面临更多的同伴回避,从而导致他们难以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此外,同样受欺凌水平高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彼此作为朋友,形成了一个受欺凌者之间的友谊群体。这些发现强调了受欺凌对群体内友谊关系建立的影响。

另一方面,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拥有更多朋友关系的青少年往往享受到同伴的保护,其受欺凌水平逐渐降低。然而,拥有高受欺凌水平朋友的青少年可能受到同伴影响,其受欺凌水平会随着时间呈增高趋势。这表明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变化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性别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女生的受欺凌水平比男生更容易降低。这可能与女生在建立友谊关系时更注重情感支持和合作有关,从而减少了受欺凌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探讨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变关系,揭示了友谊关系和受欺凌行为之间的复杂互动。这些发现对于校园欺凌群体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友谊关系的重要性和同伴的影响力。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的地域限制和研究时间的限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并探索其他因素对友谊网络与受欺凌关系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填补对友谊网络与受欺凌关系的研究空白,为校园欺凌群体干预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A. 研究目的的说明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欺凌行为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而对于欺凌相关行为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受欺凌者作为一种被动承受而非主动选择的行为结果,其在同伴情境中的变化过程研究更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从青少年的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变关系入手,探索受欺凌对友谊关系建立的影响以及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B. 研究方法的介绍

1. 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应用

本研究采用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受欺凌和友谊网络的共变关系进行研究。纵向设计允许我们追踪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欺凌行为和友谊关系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这些关系对欺凌行为的影响。

2. 受试者与时间点的选择

本研究共选择了26个班级的14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持续进行了1年,分为三个时间点进行追踪研究,分别是七年级末、八年级上学期末和八年级下学期末。通过选择多个班级和多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可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泛化性,更好地理解受欺凌和友谊关系的共同变化。

在每个时间点,我们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受试者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获取受欺凌水平和友谊关系的相关信息,包括受欺凌水平的自我报告和同伴对受欺凌的观察。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受试者的性别和其他个人信息作为控制变量,以便更好地分析友谊网络和受欺凌的共变关系。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受欺凌对友谊关系建立的影响,以及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性别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以便更全面地理解青少年受欺凌和友谊关系的特点。最终,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指导校园欺凌群体干预的实践。三、受欺凌对友谊关系建立的影响

A. 受欺凌水平与同伴建立朋友关系的困难性

研究发现,受欺凌水平高的青少年更难以与同伴建立朋友关系,出现了同伴回避效应。这意味着,受欺凌的青少年在同伴中的社交地位受到了负面影响,其他同伴可能会主动回避与其建立友谊关系。这种回避行为可能是因为同伴担心与受欺凌的青少年建立友谊关系会使得自己也受到欺凌,或者是因为受欺凌的青少年在同伴中的社交形象受损,缺乏吸引力。因此,受欺凌的青少年在同伴中往往面临着孤立和排斥的风险。

B. 受欺凌水平与同伴选择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受欺凌水平高的青少年更倾向于选择同样受欺凌水平高的个体作为朋友,出现了同伴选择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受欺凌的青少年更容易与其他受欺凌的个体建立共鸣,相互之间能够理解和支持对方的困境。此外,受欺凌的青少年可能也倾向于与受欺凌的个体建立友谊关系,以寻求一种相互支持和保护的关系。因此,同伴选择往往会导致受欺凌的青少年形成一个由受欺凌者组成的友谊圈子。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受欺凌对友谊关系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受欺凌的青少年往往面临着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的困难,并倾向于与同样受欺凌的个体建立友谊关系。这些结果对校园欺凌群体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为了帮助受欺凌的青少年改善他们的社交地位,学校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支持和保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和提供保护措施,帮助受欺凌的青少年感受到安全和支持。这可以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培训同伴支持者以及制定反欺凌政策等。

2. 鼓励积极参与:学校可以鼓励受欺凌的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团体项目,促进他们与同伴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受欺凌的青少年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培养同伴支持者:学校可以培养同伴支持者,即那些愿意帮助和支持受欺凌的青少年的同伴。这些同伴可以在校内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帮助受欺凌的青少年与其他同伴建立友谊关系,并提供情感支持。

四、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

友谊关系在青少年的社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并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A. 拥有更多友谊关系的青少年的受欺凌水平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更多友谊关系的青少年在受欺凌方面表现出更低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拥有更多的朋友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使得这些青少年更有信心面对欺凌行为。此外,友谊关系还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减轻受欺凌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受欺凌水平。

B. 拥有高受欺凌水平朋友的青少年的受欺凌水平增加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还显示,青少年的受欺凌水平受到他们朋友的影响。具体来说,拥有高受欺凌水平朋友的青少年自己的受欺凌水平也会呈现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与受欺凌者交往,会导致青少年接触到更多的欺凌行为和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他们自身受欺凌的概率。此外,这也可能反映了青少年之间的欺凌行为的互相传递和模仿效应。

综上所述,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拥有更多友谊关系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受欺凌水平,而与受欺凌者交往的青少年往往受到更多的欺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欺凌的干预中,应该重视友谊关系的作用,鼓励青少年积极建立友谊关系,并提供支持和保护,以减少受欺凌的发生。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只考虑了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没有涉及其他因素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和个人特征等。其次,本研究只考虑了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关系,没有考虑到其他社交关系的影响,如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研究范围,考虑更多的社交关系类型。此外,本研究的样本来自特定地区的学生,可能存在地域特异性,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以上的局限性,进一步深入探究友谊关系与受欺凌水平的关系,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校园欺凌的干预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指导。五、性别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

A. 女生相较于男生更容易降低受欺凌水平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女生的受欺凌水平比男生更容易降低。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中的一些发现相符合,表明女生在面对欺凌时可能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首先,女生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社交方式来应对欺凌。相比男生,女生更注重社交关系和人际互动,她们更愿意通过交流、合作和寻求支持来解决问题。这使得她们在面对欺凌时更有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并从中获得支持和保护。同时,女生在处理冲突时可能更倾向于采取妥协和妥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减少了自身受欺凌的可能性。

其次,女生可能更容易倾诉和寻求帮助。研究发现,女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困扰,并寻求亲密友谊中的支持和安慰。这种倾诉和求助行为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欺凌,并减少其受欺凌的程度。相比之下,男生可能更倾向于内化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欺凌的影响。

此外,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女性被社会赋予了柔弱、温柔和善良的形象,因此,在面对欺凌时,周围的人可能会更加关注女生的受欺凌经历,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社会支持和关注可能有助于女生更好地应对欺凌,减少其受欺凌的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女生相较于男生更容易降低受欺凌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女生不会受到欺凌。事实上,女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面临更多的欺凌,例如针对外貌、身材和性别角色的欺凌。因此,校园欺凌干预措施仍然需要关注女生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

本研究发现女生相较于男生更容易降低受欺凌水平,这可能与女生更倾向于使用社交方式应对欺凌、更容易倾诉和寻求帮助,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等因素有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女生仍然可能面临欺凌,因此校园欺凌干预措施需要关注女生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性别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女生面临的特定欺凌形式和应对策略。六、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受欺凌对群体内友谊关系建立的影响,以及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性别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

首先,受欺凌水平高的青少年更难以与同伴建立朋友关系,出现了同伴回避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受欺凌的青少年在与同伴互动时感受到了排斥和冷漠,导致他们与同伴之间难以建立起亲密的友谊。此外,受欺凌水平高的青少年更倾向于选择同样受欺凌水平高的个体作为朋友,出现了同伴选择效应。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受欺凌的过程中,对于同样受欺凌的个体有更多的理解和共鸣,因此更愿意与这些人建立友谊关系。

其次,友谊关系对受欺凌水平的变化产生了影响。在群体中拥有更多朋友关系的青少年,其受欺凌水平会逐渐降低,出现了同伴保护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拥有更多朋友的青少年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少了受欺凌的可能性。然而,另一方面,拥有高受欺凌水平朋友的青少年,自己的受欺凌水平会随着时间呈增高趋势,出现了同伴影响效应。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与受欺凌的朋友在一起时,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和欺凌行为的传染。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性别对受欺凌水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女生的受欺凌水平比男生更容易降低,表现出性别影响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友谊,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和困扰,从而减少了受欺凌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友谊网络和受欺凌的共变关系,为校园欺凌群体干预提供了启示。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受欺凌的青少年在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方面的困难,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其次,学校可以通过鼓励青少年建立更多友谊关系,来降低他们的受欺凌水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也应该警惕拥有高受欺凌水平朋友的青少年,因为他们的受欺凌水平可能会受到这些朋友的影响而增加。最后,学校在进行校园欺凌干预时,也应该注意性别差异,为女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降低她们的受欺凌水平。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仅限于特定班级和学校,可能不具备代表性。其次,本研究仅考虑了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变关系,未能深入探讨其他因素对受欺凌行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并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发展和干预。七、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A. 研究的局限性的指出

1. 样本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了26个班级中的学生作为样本,样本规模相对较小,不能代表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群体。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增加研究的代表性。

2. 时间跨度限制:本研究仅追踪了一年的时间,无法全面了解友谊网络和受欺凌之间的长期变化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延长追踪时间,观察更长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3. 数据收集方法限制: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受到了被试自我报告的主观性和误差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观察和访谈等,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数据。

B. 未来研究的建议

1. 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本研究仅考虑了同一地区的青少年群体,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网络和受欺凌之间的变化关系。

2. 探索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了友谊网络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对受欺凌的变化产生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这些因素纳入研究框架,以全面了解受欺凌的发展过程。

3. 借助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对友谊网络和受欺凌的变化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4. 设计干预措施并评估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未来可以设计校园欺凌干预措施,并通过实验研究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为校园欺凌群体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5. 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本研究仅关注了青少年时期的友谊网络和受欺凌的变化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纵向研究,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趋势,以了解友谊网络和受欺凌的发展轨迹。

以上为《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一项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