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优质课观摩研讨”学习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9-2020年上学期
“优质课观摩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11月28日、29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在**_*的“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这两天我们先是有幸聆听了梁某某教授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的专题报告,更是了学习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带来的12节精彩的课堂展示。这次学习让我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数学课程有了深入的认识。下面是我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获得的点滴体会:
关注教材背后的育人因素。
全国名师席争光老师14年后重温经典《圆的周长》一课,通过探索,学生已经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是3倍多一些,按照我们之前的经验,老师应该出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练习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席老师用了浓浓的一笔在介绍圆周率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短短的几句话,老师的激情随着一些具体的数据传递给学生,祖冲之严谨、刻苦的研究态度,他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都深深地烙在学生心头,学生心中充满了对祖冲之的敬佩,一切尽在不言中。使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情感的教育,更震撼心灵的是在教师颇具特色地挖掘π蕴涵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从而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学生,身为老师的我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席老师整堂课淡化了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情感的体验悄然进行着,数学文化的深入充分发挥着育人功能。课堂最后通过祖国70周年联欢庆典活动,让学生感受圆的周长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无不感受到席老师对孩子们爱国教育的渗透。我们不仅仅是教课本,而应该关注到学习的过程以及课本的背后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渗透爱国教育的还有一位老师,他通过聊聊从家乡到河南的交通方式,看看20多年国家的发展变化帮助孩子们扩宽眼界,也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由师生关系引出这节课要学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很自然的过度正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智慧。
用孩子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来自云南的何某某老师在《四边形间的关系》一节课中,一上来先问学生“你会讲道理吗?”“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游,1—3年级的学生去动物园,4—6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我们班去哪?”“出发的时候,男生从前门进上车,女生从后门上车,我从 门上车。”孩子们回答:我去植物园、我从后门上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像我们出判断题的时候孩子们能都能判断长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为什么呢?又有多少孩子能说得清楚,讲得明白?所以孩子们最直接的关注结果,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引领他们关注过程呢?再有,孩子的眼光是充满好奇心的,这位老师用四个信封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1.袋子里放着一些四边形,请你们拿出来,有什么发现;2.让我们慢慢开,大家慢慢猜,想一下究竟是什么图形;3.要看吗?不给看,但是给提示;4.还有一个袋子,如果是你会往袋子里放什么图形。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挑战孩子们的求知欲,从不同的层面了解着同一个领域的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给孩子,而应该给他们一个不断完善的、不断进步的空间,所以咱们教学的时候应该用孩子的眼光看数学,这样才能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XX的孙某某老师在《认识周长》一课中老师描叶子的一周并让学生当裁判判断什么是叶子的一周,老师不停地问学生可以了吗?促进学生思考;湖南的旷海彬老师在《梯形的面积》一课中运用平面图形工具库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次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优质课观摩研讨”学习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