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 北京的春节 优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编排
《北京的春节》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腊八粥》从小孩儿八儿的视角,将我们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或传说,令我们回味无穷;《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让我们对藏戏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单元核心目标】
1.在活动体验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厘清课文内容的主次,思考文章详略安排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详略得当。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
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8个词语。
2.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3.朗读并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长歌行》。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2.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3.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次自己参加活动的经历。
4.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5.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人老舍不得》(老舍)。
2.实践活动:
(1)多度交流、展示自己感兴趣的风俗。
(2)根据场合、对象等作即兴发言。
【单元任务群设计】
/
1 北京的春节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关注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春节,是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此外,我着重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初一、元宵节”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延伸到我们自己的春节,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 北京的春节 优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